勒克德渾當然也擔心,但他相信自己的判斷,下達命令后,眼瞅著諸將領命而去,居然莫名其妙地忍不住想“萬一咱的判斷出現失誤,豈不要全盤皆輸?”
自問著,勒克德渾驀然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走偏了,忙收攏了心神去看地圖。
剛看了一會兒,這想法居然又不合時宜地冒了上來,而且一時間竟無法排解,勒克德渾不得不站起來,在屋里快速地踱著。
事實卻證明,他的判斷沒錯,何騰蛟和章曠這兩個果如他所料的那樣,未經一仗,即命馬進忠主動放棄岳州,退往長沙,讓護軍統領博爾輝所部一路進展順利。
聞報,勒克德渾暗自長舒了一口氣,堅定地執行既定的戰略方針。
李過、高一功、田見秀、吳汝義等大順軍將領,為雪前番主動撤圍之恥,此番攻城竟不計代價,盡皆身先士卒,輪番率部攻城。
連攻十數日,縱然鄭四維率死黨據堅城拚命抵抗,還是有幾處城墻出現了缺口。
李過等及眾將士雖已疲憊不堪,卻并沒有放棄,正聚到一起研究破城之策,突然有清兵從背后如狼似虎地沖殺過來。
正是勒克德渾所率的清軍主力!
李過等卻是不知,也無暇去探究,只管倉皇應戰。戰至次日凌晨,漸漸不敵,大潰。
清軍因為早有準備,自然不會錯失機會,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即讓大順軍的主力部隊在荊州城下土崩瓦解。
李過等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退入興山、秭歸、巴東等三峽一帶的高山峽谷地區。
為鼓舞士氣,堵胤錫堅持隨軍行動,混戰中不慎墮馬,臂折負傷,率殘兵敗將敗退湖南常德。
清軍卻并沒有因此而止步,依計劃分兵追擊大順軍余部,自安遠、南漳、喜峰山、關王嶺,直至襄陽等地分頭兜剿。
由于清軍進兵神速,原大順軍將領吳汝義等及所部五千余殘兵,于彝陵(今宜昌)一帶走投無路,投降清軍,竟被悉數絞殺。
另外,此一戰,清軍還繳獲牛、馬等牲畜一萬二千余,擄掠人口和其他戰利品不計其數。
回到常德,聞知忠貞營已潰散,又探明失利原因,堵胤錫既驚且憤,口吐鮮血,臥病不起。
月余,才總算有所好轉,隆武帝責其失利的詔書便到了。
原來,唯恐堵胤錫向隆武帝奏明情況,何騰蛟和章曠兩個居然惡人先告狀,上疏把他給告了。
堵胤錫當然要申辯,細想想,自己當然也是有責任的,為了維護大局,只得作罷,騰出時間去組織力量,跟清兵誓死相搏。
朝廷卻接連失事,形勢日益不堪,堵胤錫抗清復明的初心不改,再三嚴詞拒絕了清廷“大者王,小者侯”的招降,卻遭到何騰蛟、瞿式耜等朝廷重臣的質疑。
堵胤錫憂憤交加,又不辭勞苦,連年督師征戰,終積勞成疾,常常吐血。
偏于這時,有利局面再度出現,卻又因內斗而白白喪失了,堵胤錫自覺無力回天,這才開始憤慨地給皇上寫奏疏。寫罷,望闕再拜,口吐鮮血而去,年僅49歲,三軍慟哭,如喪父母。
喝過侍從遞過來的藥,李過那撕心裂肺的咳總算輕了些,迫不及待地轉向高一功道“來這里也有幾個月了,還好,咱們跟著皇上的時候,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兄弟漸漸適應了,情緒也就穩定了,快說說外邊的情況吧。”
高一功帶人外出探聽情況回來,恰碰上他在咳,又見他及弟兄們個個瘦骨嶙峋,知他們這幾個月來不僅缺衣少食,還要躲避清兵的追剿,定是吃盡了苦頭,心下歉然,見有侍從過來給他送藥,也不做聲,自去坐了等他服藥。
顯然地,高一功正梳理自己這次出去的所見所聞所感,不料他竟已看到自己,開口說了話,忙收攏了思緒道“原因總算弄明白了,很清楚,就是何騰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