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丞相心里有些堵,這些事情他從不親自沾手的,只是吩咐底下人去干,因此是不大擔心自己的地位直接動搖。
只是這次流民事件是交給京兆尹來辦,若是皇帝發怒,要去京兆尹府里搜查,猝不及防的真的能搜出罪證來。
京兆尹主管京城事宜,對于宋丞相來說作用重大,若是為這流民的事情損了這個得用的,換了一個新的,實在是斬他一只羽翼。
但是現在陳大人呈上去的奏折中證據確鑿,因此宋丞相還不得不明哲保身,沒辦法給京兆尹說好話,更別說脫罪了,于是宋丞相琢磨了片刻,這就打算舍棄京兆尹了。
因此開口說道“啟稟陛下,這京兆尹原本是老臣舉薦,他才入官場,不曾想今日竟然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苛待百姓之事,實在是令老臣發指,請陛下徹查此事,還京城里流民一個交代?!?
陳大人眼皮抽搐一下,心中暗罵這個老奸臣,自己見形勢不對,就趕緊轉了口風脫身,實在是厚顏無恥。
難怪張驥同他說,宋丞相一次兩次扳不倒,三次四次也扳不倒,張驥調查此事的時候就發現了,宋丞相的手上其實干干凈凈。
因為臟事都是底下人做的,他面上里上都是個好官。就連貪污的錢財,都是由手下的黨派替他保管,用的時候直接取,但掛的不是他的名。
人活得這么謹慎,也不知道樂趣在哪里,實在是活受罪去挨累。
懿樂聽宋丞相這樣說,有點懷疑他也參與了,不過捉不到把柄,但京兆尹的罪名肯定是定下了,流民之事也會移交給別人來辦。
她今日來就是想要這個結果,聽到了想聽的,本想著已經可以偷偷從側門離開了,懿樂剛站起身,不曾想前面的形式突變。
皇帝正在猶豫叫誰來接手流民之事,宋丞相一派的都不行了,不如就叫陳大人領了這個事,但是這并不是陳大人的分內之事,他可能也不擅長,正想著可以再點一個人給陳大人輔助也好。
“那么,此次就由大理寺卿陳大人接手……”
陳大人忽然瞪大眼睛,喉嚨里堵著一口氣,直挺挺倒下了。
眾人嚇了一跳,趕忙有小太監去尋太醫了,一陣的兵荒馬亂,本是時時刻刻備著太醫的,防止有言官死諫,還真的因為及時,救回過幾個諫官。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眾人都沒反應過來,太醫們已經上前查探了陳大人的情況,又吩咐侍衛來幫忙,把陳大人抬下去了。
朝堂上眾人站回自己的位置,又立即想甚么都沒發生過的樣子。
皇帝揉了揉額頭,發愁的嘆一口氣,這都是甚么事情,什么事情都能叫他遇到。幾年前,朝堂上還有個臣子說著說著,就直接栽倒在地激動而死了。
皇后娘娘還提醒過他,說是皇帝太勤勉,底下做臣子不得不效仿,如果只是面上效仿還好,朝堂上的氣氛也能清正,但若是一部分官員誠心敬佩,衷心效仿,身心皆是日夜操勞,一部人暗中恨恨,面上奉承,背地里搞破壞就不好了,忠臣都累死了,耗到最后就只剩奸臣。
皇帝輕輕跺腳,心里想,這世上都是甚么道理,盡是荒唐。
端坐龍椅,皇帝見陳大人被抬下去了,朝堂議事還得繼續,于是略微思索,現在有哪個官員看上去不積極也不奉承的,再點了一位官員出來。
這人面容實在普通,方才走神了,被皇帝點了名叫出來?,F下正不知所措,他沒聽到方才是在議論甚么,甚至陳大人被抬了下去時那一陣騷亂都沒搞明白,平日里就畏縮在文官列陣的邊角處,沒有甚么大作為。
皇帝竟然點了他來接手流民之事的安排,并且說若是陳大人之后醒來無甚么大礙,讓他可以去向陳大人那里了解流民的情況,或者征求陳大人的意見。
這個官員三十出頭的樣子,內心抗拒畏懼,躬身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