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開荒時間短,加上港口附近臺地較多,平原較少,所以哈達爾城的耕地面積不如赫魯特城和巴肯斯城,城中的存糧照著目前的狀態消耗,等不到秋收就要餓肚子了。
奧拉夫知道比奇說的也是事實,于是就讓人去易洛魁區和休倫區調集糧食,同時赫魯特城倉庫的存糧也抽調一部分率先運來。
隨著一船船的糧食運抵哈達爾城的港口,比奇和所有的哈達爾城居民(包括新老居民)都無比的心安了。
法蘭西商人果然也在7月底出現在文蘭,并且求見了奧拉夫。
奧拉夫對于法國殖民公司的代表所說的討要魁北克城的要求一概不予理會,但是對于法國人提出做生意的請求卻全力滿足,甚至愿意比以往的價格低上一些。
法國人看著文蘭兵強馬壯,哈達爾城也在熱火朝天的擴建,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一邊義正言辭的抗議,一邊瘋狂的采買文蘭的飴糖、瓷器、蜂王漿、生命之水、皮毛、魚干、葡萄酒等商品。
等到法國人的商船滿載了文蘭的貨物離開哈達爾港后,奧拉夫本人以及文蘭政府都增加了不菲的收入,同時也知道等法國人把自己的態度帶回巴黎后,恐怕下次就是法國佬最真實的反映了。
奧拉夫對海涅的分析深信不疑,無論歐洲已經和談結束還是繼續大戰,法國很難會籌集兵力和海軍,花費巨大的來文蘭開展一次遠征。
以現在法國人乃至歐洲人的觀念和殖民習慣,沒有哪個政府愿意耗費巨大去發動一場占領未經開發或者初經開發的荒蕪殖民地的戰爭,那樣不僅會入不敷出,而且還會讓本國陷入虛弱可怕的境地。
以法國對強鄰西班牙、英格蘭的忌憚,不說法國有沒有強大的海軍支撐跨大西洋的國戰,就算是他們有這個實力也萬不敢這么玩。
奧拉夫對魁北克的未來很樂觀,只要不是路易十三腦子進水,過個一兩年自己只要愿意付出一些金錢的代價,魁北克地區的原新法蘭西就能通過協定,從法理上完全屬于文蘭了。
法蘭西商人前腳剛走,弗尼吉亞和新尼德蘭的商船也相繼抵達了哈達爾城。
奧拉夫為了探聽兩國殖民公司對北美洲的態度,也是親自接待了他們,并且和海涅一起出席了交易定價的會議。
新尼德蘭和往年完全一樣,只是把目光放在了文蘭幾樣特產的定價上,并且為了討價還價爭的面紅耳赤。
經過去年奧拉夫主導下的文蘭大擴張,不可避免的就泄露了一些文蘭的秘密讓弗尼吉亞和新尼德蘭人知道了,那就是文蘭的特產大多都是他們自己在生產,例如叫做生命之水的烈酒和利用神秘煉金術制作的東方飴糖。
知道了可以直接在文蘭購買第一手的奢侈品,從去年秋天開始荷蘭人和英國人、法國人往來文蘭尋求商業合作的行為更加頻繁了,而且態度也徹底變得溫順而友好。
對于文蘭維京人來也,他們感覺更明顯的是從今年春天開始,英國佬、法國佬、荷蘭佬就不再是以往那種收購文蘭皮毛挑三揀四,嗤之以鼻的嘴臉,而是變成了凡是文蘭特產都要采買,并且說話好聽,態度誠懇的模樣,他們不知道鄰居們的態度變化不是因為文蘭的擴張,而是因為冰島加入瑞典聯合王國后在歐洲的大放異彩。
對于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而已,冰島不足為懼,所以即使奧拉夫帶領文蘭在北美不斷擴張,讓文蘭變成了一個十分強大的殖民地,但是仍舊不被歐洲人放在眼中,他們都清楚,只要等到歐洲大戰結束,國家能抽出精力支持殖民北美,小小的文蘭很快將會消亡。
但是這種情況在冰島加入瑞典聯合王國,并且在哈達爾公爵親率大軍跟隨古斯塔夫二世戰勝天主教聯盟后改觀了。
古斯塔夫二世在布拉格和約簽訂后一躍成為了歐洲第一人,德意志大半地區的掌控者,瑞典也力壓英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