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魯特城興建儒學醫學院的時候,奧拉夫也開始到工廠、酒廠、糖廠等直屬于自己的企業轉了一圈,并且檢查了庫存的商品,同時要求擴大生產,讓手下不用考慮糧食消耗問題。
7月的文蘭天氣十分舒爽,今年果然比往年涼快一些,奧拉夫感受著舒適的氣溫,卻也驚嘆小冰河時期已經到了較為嚴重的時期了。
由于海涅把冰島維京人和契約白奴中的鐵匠都留在了赫魯特城,所以奧拉夫在督促工廠全力開工后,就準備擴大工廠,增加鐵礦、銅礦、金礦等礦石的熔煉車間,為下一步生產火器做著準備。
文蘭想要解決溫飽問題,依靠廣袤的土地發展放牧業、養殖業和林業、漁業、農業完全可以,但是想要強國強軍,必須有自己的軍工廠,生產鋼鐵和武器。
鋼鐵無論是任何時代都是覆蓋了大多領域的材料,是軍事民生乃至經濟上最主要的資源,所以奧拉夫早就堅定了文蘭必須要有自己的鋼鐵廠的決心。
文蘭現在擁有煤礦、鐵礦、銅礦和金銀礦,因為缺乏把煤炭變成焦炭的技術,所以當前時代熔煉礦石還是需要木炭,而文蘭還有著無邊無垠的森林,完全有著最好的先天條件。
不過品質最好且正在開采的鐵礦和金銀礦一個遠在文蘭島西南的阿布納基區,另一個在魁北克城北部,奧拉夫覺得文蘭最好是就近原則,在兩個礦點附近興建工廠,要不然就是把礦石運到文蘭島。
奧拉夫算了一筆經濟賬,考慮到同時在兩地興建工廠,運送設備以及培養工人、甚至運送生活物資等一系列后續工作,最終還是在文蘭建廠更加劃算,只不過為了方便海運,這個專門生產熔煉鋼鐵和金銀的工廠不能建在赫魯特城,只能落戶在哈達爾城了。
正好奧拉夫早就計劃把文蘭的政治經濟中心搬遷到哈達爾城,所以就準備一起下手。
想定了主意,奧拉夫先是找了海涅,兩人合計后就在第二天下達了搬遷命令。
在大總督府下達的命令中,赫魯特城的八千多個維京人家庭要選出一半的參與了政治和軍事的人口先到哈達爾城去興建房屋,等到建筑群完工后,剩余的契約白奴、土著奴隸等也要大量遷到哈達爾城居住,在奧拉夫的規劃中哈達爾城是文蘭的首府,以后赫魯特城只保留農業種植人口和養殖廠人口。
由于文蘭生活的維京人、契約白奴、乃至印第安土著對赫魯特城也并沒有什么感情,再加上奧拉夫的威信讓人對搬遷的事情不敢質疑,所以遷徙在7月中旬開始,不到8月就完成了一部分。
數千名維京人和一千多名契約白奴在奧拉夫親自帶領抵達哈達爾城后就在舊城的南側找尋了一片平整的地點,然后伐木、平整土地,開挖溝渠,采集石料。
哈達爾城總督比奇也十分積極的召集了城中的民眾和契約白奴等,加入了建造房屋的活動中,沒幾天,哈達爾城擴建工程就發動了上萬人參與,同時哈達爾城倉庫里的紅薯干、窖藏的土豆、南瓜等也都拿出來無償的供維京人、契約白奴和土著奴隸食用。
按照維京雷當的規矩,維京人因為享受著極高的待遇,有著田地供養,還能參與捕獵、捕魚等活動創收,所以他們為維京雷當集體做事情屬于分內之事,不僅不能吃集體的糧食,甚至還要自帶干糧。
可是因為如今的維京人中成分與往年不同了,兩萬冰島人的加入讓文蘭維京人中增加到了三萬多人,而且超過70自認是冰島維京人,這一批人不少人是剛得到了土地奴隸,又剛經歷了搬遷,奧拉夫為了補償照顧他們就統一下令,今年維京人參與徭役勞動可以享受維京雷當的供養。
從哈達爾城擴建住宅區、碼頭,修建公廁、水渠、工廠、公路等同時,哈達爾城庫存的糧食也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消耗著,不到半個月比奇就找奧拉夫訴苦。
因為哈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