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奧拉夫的授課內容也不斷地外流,同時因為熱度不減被各國使者、商人越發積極的傳播到歐洲各地。
各國君主對奧拉夫的講課內容十分感興趣,妹妹都在翹首等待,其中尤以波西米亞的國王、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三世和波蘭立陶宛的國王揚·卡齊米日、瑞典大帝克里斯蒂娜最為重視,不僅自己看,還要召集信服一同研究。
只是克里斯蒂娜是學習的心態,而斐迪南三世與揚·卡齊米日則是在分析奧拉夫的傭兵統兵特點,希望找到奧拉夫的弱點缺陷,以圖未來在戰場上擊敗他,報仇雪恨。
高度重視奧拉夫和軍校講課內容的還有法國的黎塞留首相、英國的克倫威爾議員、波蘭的大指揮官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等多人,他們的心態也是各不相同,但是終究都是欽佩奧拉夫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佩服他的開闊視野和奇思妙想。
克倫威爾也開始跟奧拉夫寫信討論軍事和哲學等層次的問題,并邀請奧拉夫去做客,奧拉夫也邀請了克倫威爾前來參觀軍校,兩人似乎又找到了當年暢談的感覺。
在奧拉夫專心教學和通過信件與友人交流的時候,轉眼就到了12月份放假的時候。
奧拉夫在最后一天有講了一課——亮劍精神,在學生群體引起了轟動,之后就是送別了依依不舍的學生們,等待著2月份的開學。
一個學期就這么一晃過去了,這一個學期里奧拉夫打扮的時間都在學院,耶斯尼來寧和胡迪克、勞爾三人則是每一周替換一次,幾十個教員的教材則是奧拉夫親自審核批準,除了教導學生軍事理論,還有體能課、火器訓練課、馬術、劍術、弓箭、近身格斗、火槍刺刀突進、傷口處理等等十幾門實用必修課。
每一個月生都被月的死去回來,期間甚至有十幾個受不了或操練出疾病傷勢退學的,但是空出來的名額馬上被別的學生填滿了。
奧拉夫這幾年才知道往火槍口里塞的刺刀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用起來不方便,因此并不是主流,但是他想著撞裝在槍管一側的刺刀發明應該也不會很遠了,所以就讓工匠先試著造出了幾個槍管上帶有卡口和與卡口吻合的刺刀。
讓親兵試驗后發現可用,奧拉夫就知道可以把文蘭和冰島的所有步兵都換成火槍兵了,到時候長矛兵也就能淘汰了。
不過為了防止刺刀的出現改變歐洲三十年戰爭的走向,讓歐洲各國引出難以控制的變化,奧拉夫只準備在文蘭和冰島小規模裝備軍隊,防止泄露出去這種簡單到幾乎一看就會的技術。
等到師生都離開湖心島軍校后的第三天,前來參加閉校飲宴的耶斯尼來寧和胡迪克、勞爾也帶著學校職工文員多一學期里軍校整體的開銷、花費拉出了一個清晰明了的清單。
奧拉夫看著厚厚的單子,又看了看十幾張的匯總單,咂舌道:“沒想到一個學期里的花費這么巨大,幸虧是我們收的學費和生活費也不少,你們算了嗎?總不至于賠錢吧。”
胡迪克嘿嘿一笑,道:“我們讓文員會計算了好幾遍,咱們這一學期下來不僅沒賠,還賺了8萬銀元。”
“哦?”奧拉夫也笑了,“之前定價的時候就想著先估算著定,等到下學期看看賠賺情況再調整價錢,沒想到之前定的也不算低了,那你們看咱們還要漲價嗎?”
耶斯尼來寧咧嘴笑道:“學費一學期500銀元也不算貴,只是生活費要再加一些,我聽說學生有不少嫌吃的不好,還有要吃甜品的。”
勞爾皺眉道:“可是咱們學生里也有不少條件一般的,要是漲的多了他們供不起可怎么好?”
“這個……”
胡迪克卻是冷笑道:“沒錢上什么軍校?咱們還怕沒有學生嗎?”
“這倒也是。”
三人的意見漸漸統一,可是奧拉夫卻微微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