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弄。
關鍵還是純堿。
也就是蘇打,碳酸鈉。
當然有些老穿會用草木灰制純堿。
但是那樣得到的其實是碳酸鉀而不是碳酸鈉。
至于怎么制得碳酸鈉。
根本難不住化工專業出生的劉延拓。
首先劉延拓可以通過海水蒸餾制海鹽的過程中制得碳酸鈉。
如此還可以解決山民的食鹽問題。
雖然大明販賣私鹽是犯法的。
但是我自產自銷,總不會有人來管吧。
更別說除去食鹽。
劉延拓還能從海藻晾曬蒸煮中獲得碳酸鈉。
而海藻在淺灘,淺海內隨處可見。
對于靠海很近的金林山谷來說。
完全可以就近取材。
于是劉延拓一面命人平整土路
一面命人挖掘石英砂,收集石灰石。
另外分出一百人負責在海邊挖掘鹽場,鹽池。
另找出一百人負責收集海藻。
這兩件事劉延拓皆交由黃巖負責。
雖然黃巖知道劉延拓挖掘鹽場,鹽池是為了制鹽。
但是這收集海藻是為何。
黃巖并不清楚。
不過黃巖并沒有疑惑。
而是立刻組織村民按照劉延拓的要求。
行動了起來。
而劉延拓除去指導山民們行動起來外。
繼續教授山民讀書認字。
同時將各村六歲到十二歲的孩童都集中起來。
差不多集中了八百多孩童。
這些孩童除去識字認字外。
劉延拓還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法,九九口訣。
以及一些簡單的自然科學。
對劉延拓來說。
未來不僅要立足發展商業。
隨著自己商業帝國的擴張。
工業化,大工廠生產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此,人才培養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相比于那些已經長大成人,思想已經固化的山民來說。
這些孩童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思想,更容易學習科學和數學知識。
而這些孩童以后長大出師后。
不僅可以幫助劉延拓進行科學研究。
還能當老師,收徒教學。
如此科學的種子就被劉延拓給種植下了。
有了這些基礎人才。
以后再擇優培養高級人才。
未來科技大爆發。
必然在劉延拓規劃的商業帝國中誕生。
一切都還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有黃巖負責海邊鹽場,鹽池,海藻諸事。
李涵負責土路平整。
還有高遠期,韓渠義等人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工匠們也已在修建煉鐵爐和鉗爐。
如此劉延拓反而清閑了下來。
于是劉延拓將更多的經歷都放在了教授新收的孩童讀書上。
簡易的學堂中。
孩子們童貞般的讀書聲,朗朗傳出。
雖然條件簡易,但是每個人的興致都非常高。
每個人都非常積極,積極的讀書認字,積極的向劉延拓提問。
劉延拓也耐心的向眾孩童講解。
特別是很多自然現象,自然知識。
“老師,老師,這刮風下雨真的只是普通的自然現象嗎,不是風婆婆,龍王的功勞嗎”
一孩童向劉延拓問道。
“這世上根本沒有龍王,也沒有風婆婆,之所以會下雨,是因為水蒸氣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云,之后再落下,如此循環往復,便有了我們所熟知的雨水,而云在空中相互作用,就有了我們所見的雷電,至于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