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二十年七月二十日。
經過一個多月的建造。
李涵首先傳來好消息。
一條土路從海邊一路連接到了山谷。
和其他道路大明的道路不同。
這條土路雖然狹窄,只能讓四人并排而過。
但是這是一條水泥路。
首先將道路用夯土夯實,之后再燒制水泥,鋪在路面上壓實,鋪平。
如此水泥路便算成型了。
至于水泥原料。
無論是黏土還是石灰都可以就地取材。
另外還需要礦渣。
在開采鐵礦,煤礦之時就能得到。
如此水泥也就不在費事了。
先將三種材料混合碾磨成粉狀。
放入燒制磚窯爐中加熱煅燒成熟料。
在混合煤礦渣,石膏倒入熟料中在碾磨成粉。
如此水泥便制成了。
石膏在做豆腐時就能用到。
至于制造水泥的成分最佳配比。
劉延拓自己就清楚。
根本不費事。
有了簡易的水泥土路。
搬運石英砂,食鹽和純堿就不在費力了。
就在李涵完成水泥土路的同時。
黃巖也傳來好消息。
兩口鹽池也已成功制造完畢。
在海邊挖一個大坑。
內鋪設水泥墊底。
利用潮水漲潮將海水引入大坑中。
之后利用太陽光將海水蒸發,在利用大鍋蒸煮。
就可制得粗鹽。
不過這種粗鹽不能直接食用,而需要提純精煉。
具體提純精煉方法有三步。
將粗鹽放入水桶中靜置一日。
之后加水攪拌。
最后在通過反復過濾,蒸煮,便可制得可食用的細鹽了。
如此沒過多久,黃巖便帶人制得細鹽。
看著木桶中的細鹽。
鹽場內的山民歡呼著。
有了鹽田,以后吃鹽再也不是問題了。
這得感謝劉延拓啊。
但劉延拓并沒有放松。
食鹽對劉延拓來說只是副產品。
劉延拓真正想要的,是純堿碳酸鈉。
用食鹽制造碳酸鈉一共有兩種方法,一種需要食鹽,硫酸,石灰石和煤炭。
不過這種方法有原料利用不充分,勞動條件惡劣,產品質量不佳等問題。
所以劉延拓決定使用第二種辦法。
利用食鹽,氨水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制造碳酸鈉。
氨水好弄。
利用煤炭中不能作為燃料的煤矸石在密閉鐵鍋中加熱煅燒,用一根鐵管引入氣體至水中。
如此便可獲得氨水了。
至于二氧化碳,直接煅燒石灰石就行了。
所得的二氧化碳引入氨水中反應,制得碳酸氫氨。
之后讓碳酸氫氨與氯化鈉反應,制得碳酸氫鈉和氯化氨。
而氯化鈉在海水制鹽所得的粗鹽中就有。
粗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還有氯化鎂等雜質。
將制造細鹽過程中所得的廢料拿出來再結晶就可以制得氯化鈉了。
當然氯化鈉也可以入藥,那就是生理鹽水了。
有了碳酸氫鈉后,將其直接加熱,便可制得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鈉了。
如此純堿問題便解決了。
當然氯化氨還可以與石灰加熱成氨氣,加上二氧化碳和水,如此便可循環使用了。
除去用食鹽制造純堿蘇打。
劉延拓還利用海藻制作。
而且海藻還能食用,也算是給山民增加了一道美味的蔬菜佳肴。
將海藻晾曬,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