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再去征繳。
很容易激起更大的民變。
畢竟如今廣東災情還沒有解除。
府庫錢糧都拿去賑災了。
根本沒有多余的錢糧去支撐一場戰爭。
要是因此激起民變。
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劉延拓前面三條條件還算合理。
給山民上戶籍也可增加廣東的人口。
未來稅收肯定會增加。
這也是這些官員的功績。
路引也無妨。
本身明朝雖然重農抑商,但是對于商業活動并沒有完全廢止。
各地商隊還是絡繹不絕,往來頻繁。
開一個路引并不算太難。
至于土地地契,田契。
雖然郭瑄,李汝器等人也好奇為何劉延拓會看上這些沿海貧瘠之地。
其又如何將這些地方變成沃野桑田。
但是如今這些地方還是貧瘠,雖然占地已有新安縣一半多。
但是也不算太困難。
唯一問題還是這個千戶一職。
千戶不僅是正五品軍職。
而且千戶就連郭瑄也沒有權利調配,任命。
這是由兵部統一負責的。
也就是說,劉延拓要想萬千戶。
那得上報北京順天府兵部。
之后兵部在下文任命。
同時武職不同于文職。
在明朝,武職和爵位必須要戰功才能任命。
沒有戰功,連個小旗都沒有,何況是千戶。
而這也是鄭梁英非常不瞞的一個地方。
更別說劉延拓還斬殺了蔣瓊和胡穎。
自然鄭梁英才欲興兵討伐。
不過郭瑄思考一陣后。
也想明白了為何劉延拓要索要千戶一職。
除去劉延拓自己說的要一個保障外。
更重要的是劉延拓需要一個名分。
一個可以擺上臺面的名分。
而劉延拓不是科舉出生。
肯定不能走文官一條路。
如此只有走武官一條。
郭瑄覺得,或許劉延拓本打算從軍,然后一步一步建立軍功,再往上爬。
但如今也正是一個機會。
其實劉延拓要的不是一個千戶,而是一個正式的武職。
而且還不是總旗,小旗這樣的基層武職。
想通了這一層后。
郭瑄心下大定。
千戶肯定是不可能給的。
總旗和小旗也有些小。
那就給個百戶也行。
只要多報一些功勞就行了。
至于蔣瓊和胡穎的死。
直說是被盜匪所殺。
而劉延拓則力挽狂瀾,建立功績。
如此蔣瓊和胡穎的死就可以蓋過。
劉延拓也可以如愿得一武職。
一舉兩得。
郭瑄覺得。
要是劉延拓識趣。
此事就此作罷,郭瑄也不會再計較。
而要是劉延拓死拽著不放。
那郭瑄也沒辦法了。
哪怕是激起更大的民變。
郭瑄也必須出兵剿滅劉延拓。
一眾人商量完后。
吳彥銘帶著郭瑄的指令,立刻前往新安縣城。
而這時在新安縣城內。
劉延拓正在與黃巖,李涵,張望等人商議著。
“先生,那廣東巡撫會答應我們的要求嗎”
李涵問道。
“基本會答應,畢竟我提的前三條并不難,也不費事,還給他們增加了功績,唯一問題就是最后那個千戶,估計是沒戲”
劉延拓看了看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