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們問過了,廣州一地共有大小船廠八十六家,其中大船廠十八家,由廣州府城向順德沿岸都有,分別由沈家,秦家,梁家,蕭家和王家五家控制,不過這之中除去沈家和秦家最大外,另外三家雖然一共掌握了四十二家船廠,但根本無力與兩家競爭,因為這三家擁有的大部分都是小船廠,大船廠只有王家和蕭家有五家,而且這兩座船廠被另外十六家大船廠打壓嚴重,基本是難以為繼”
王植向劉延拓拜道。
“這些船廠船工和學徒工都有多少”
劉延拓點了點頭,問道。
“我問過了,大船廠一般有船工五十到一百五十人,學徒工三百到五百人,小船廠最多有船工二十人,學徒三百人”
戴斌杰也拜道。
劉延拓聽后,點了點頭。
如此看來整個廣州府就有船工差不多七千多人,學徒工近四萬人。
難怪廣船能如此出名。
就這從業人員數量都足夠驚人了。
不過這之中還是有讓劉延拓感到疑惑的。
那就是八十多家船廠,居然都是私人的。
沒有一家是屬于大明的。
難道大明除去位于金陵外的龍江船廠是國營的。
其他都是私營的嗎。
劉延拓心中想了想。
“那你們問過沒有,這五家有誰愿意轉讓船廠的,還有哪家技術更好,了解清楚了嗎”
劉延拓聽后,問道。
“稟先生,此事自我來到廣州后,就四下打聽清楚了,所有船廠屬于沈家最好,反而是秦家的最差,不過秦家后臺硬,靠著這層關系,才讓秦家能夠成為如今和沈家平起平坐的規模,其他三家技術差不多,不如沈家,但比秦家更好,但是因為秦家后臺硬,所以秦家可以拿到很多廣船訂單”
一邊的楊元慶向劉延拓拜道。
“既如此,那王家,蕭家和梁家愿意轉讓船廠嗎”
劉延拓又問了問眾人。
“這一點我也問過這些那些船廠的廠正和三家負責船廠的管事,合作可以,轉讓有些困難,而且這些船廠的船工都是世代跟著這幾家的,這幾家也是長久以來從千百家里脫穎而出的五家,所以想挖船工幾乎不可能,如果我們強挖,勢必得罪這幾家,當然學徒工就容易許多了”
楊元慶向劉延拓拜道。
劉延拓聽后,點了點頭。
這一點劉延拓也想到了。
這幾家雖然規模不一,技術不同。
但是能夠在廣州這里存活下來。
這幾家絕對有過人之處。
更別說如今這個時代,可不是后世有錢就可以強挖的。
這些船工和各家基本都是世代相傳的那種關系。
就算有增加,也是從學徒工中提拔的。
也就是說,船工和各家的關系。
不僅僅是隸屬關系。
更像是主人和奴仆的關系。
除非這幾家決定轉讓船廠。
這種關系才會打破。
否則劉延拓要想強挖船工。
特別是技術精湛的船工。
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別說最大的沈家和秦家。
就算是一般的王家,蕭家和梁家。
都不愿意轉讓船廠。
不過想想也是。
如今隨著鄭和下西洋。
一批一批的西洋,南洋商人前來廣州貿易,通商。
而那些有意海外市場的豪商,也要南下南洋,西洋。
如此對船只的要求都是巨大的。
而雖然船廠是五家,規模大小不一。
但是這完全就是壟斷行業。
利潤之巨,誰不眼紅啊。
所以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