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和文舉一樣,同樣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
和文舉一樣,武舉也有舉人,進士,狀元之分。
不過武舉前面會帶一個武字。
武舉人,武進士,武狀元。
當然雖然科舉分武舉和文舉。
名稱也一樣。
但是武舉的含金量和地位還是不如文舉。
而對于劉延拓來說,參加武舉主要目的是獲得一個固定的實際軍職。
而不是一個只是名義上的軍職。
并順利參加下一次文舉鄉試。
雖然對于程朱理學,劉延拓無法認同。
但是如今劉延拓人微言輕。
又必須要想辦法融入這個時代。
參加科舉可謂是最簡單,也是最便捷的途徑。
有了功名,劉延拓不僅不需要在上稅。
也可以就此進入士林,進入上流社會。
而不是被那些所謂的書香門第看成是一身銅臭,避之不及。
反正無論是文舉還是武舉,劉延拓只需要考一個鄉試獲得個舉人即可。
后面的會試和殿試完全可以不用參加。
對劉延拓這樣的學霸來說,難度不大。
唯一的阻礙,就是文言文體了吧。
習慣白話文,又是理科出生的劉延拓。
對古代這種文言文體,之乎者也完全是一竅不通。
但是這個時代科考,又必須要如此書寫。
劉延拓也只能盡力而為。
不過幸運的是,劉延拓的學習能力真不是蓋的。
很多東西一點就通,上手極快。
雖然沒有完整掌握。
但是應付一下武舉文試,問題不大。
所謂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
對于考試,劉延拓就從沒有怕過。
八月十二日,劉延拓驅車來到了廣州貢院。
此時文舉鄉試已經考完兩場。
如今該輪到武舉文試了。
武舉分為文試和武試兩科。
文試在八月十二日,與在文舉第二場之后舉行。
武試則在八月十五日與文舉第三場同時進行。
文舉一場需要三個時辰。
從辰時初刻考到午時末刻。
而武舉文試同樣考三個時辰。
從申時初刻到戌時末刻。
當然說是三個時辰,但實際上和后世考試一樣,是可以提前交卷的。
如今已是未時二刻。
文舉第二場已經過去兩刻鐘。
武舉文試的考生可以先行入場了。
“誒,那不是興南商行的劉老板嗎,怎么劉老板要參加武舉文試”
一位參加了文舉鄉試的士子向旁邊的人說道。
“一身銅臭,衣冠禽獸,考文舉太難了,也就只有考考武舉了吧”
另一個士子也笑道。
“就是就是,這武舉文試聽說可比童試還簡單,都是一群莽夫所學,能有什么難度”
又一士子笑道。
“也不能這么說,聽說武舉文試考儒學典籍和童試一個難度,所以只要通過武舉文試的儒學典籍科,一般都會獲得童生的資格,另外文試還有兵書戰冊和古今戰例,排兵布陣等科目,可比童試難多了”
“那又怎樣,我等圣人子弟,怎可和山野莽夫為伍乎”
一眾士子議論紛紛,一臉不屑的走出了貢院。
劉延拓聽后,也不想反駁。
默默的走進了貢院之中。
貢院便是參加科舉的考場。
從兩京到各地十三個布政使司都有貢院。
唯一不同的便是交趾布政使司。
因為交趾新定,各地時有叛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