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轉動時,它使打點軸上的抬止桿不斷地抬起落下,打點軸的一端固定著兩個打錘,錘頭敲擊一長一短兩根音簧,就發出悅耳的聲音。
風輪主要是起調節輪系轉動速度的作用,使打點聲音有一個合適的時間間隔。
之后就是指針部分,由秒輪,分輪和時輪組成。
分別對應時辰,分,秒四級。
同時整個表盤分為內外四圈,最外圍是一圈數字,從一到六十,數字用漢字的一,二,三,四,雕刻,第二圈是刻度,第三圈是時辰,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不過時辰也分為六六對應,比如子時和午時共用一個區間,以此類推,如此便使得時辰走一圈只是一個上午,六個時辰而已,兩圈便是一天十二個時辰。
最里圈,便是整個表盤的中心區域。
分和秒是劉守義引入的最新的一種計時方式,用于將時間進行精確記錄。
如此秒針走一圈為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分針走十五個刻度,便是一刻,走六十分便是半個時辰,時辰針線會走一下,走兩下,便是一個時辰。
如此只需對照各針,便可準確判斷時間是多少了。
最后就是打點控制部分,擺鐘每隔一刻便打點一次,一個時辰也打點一次,不同的是時刻只是打擊一下,不會太久,時辰會打擊一段時間。
整點敲擊的次數必須與時辰針和分針指示的時刻相同,因此,它的打點必須由走時來控制。
在走時和打點之間有一個具有控制打點次數的機構,它由二角凸輪,十二角凸輪,扇形齒,抬閘杠桿,開關杠桿,撥齒凸輪等組成。
二角凸輪緊緊固定在走時部分的中心輪軸上,每半個時辰隨中心輪轉一圈。
二角凸輪齒尖半徑一長一短,長的打整點用,短的打半點用。
十二角凸輪套在時輪管上,每十二個時辰轉一圈,每個時辰轉過十二角凸輪的一個角。
平時抬閘杠桿擋住打點五輪上止釘,使打點機構不能運轉。
當二角凸輪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慢慢將抬閘杠桿頂起,抬閘杠桿上端最后將止釘釋放,這個過程也叫抬閘,但打點五輪的止釘轉過一個角度后,又被開關杠桿的折角擋住,打點機構又停止運轉。
由于抬閘杠桿抬起的同時,頂起了開關杠桿,開關杠桿原來末端托住扇形齒板現在釋放,扇形齒板落下,齒板中段折角落在十二角凸輪的一個角的中部。
當二角凸輪將抬閘杠桿推到最高點落下時,開關杠桿擋住打點五輪的止釘部位也同時脫離,打點機構便開始轉動。
打點三輪上的星角輪撥動抬止桿,帶動打錘敲擊音簧。
緊固在四輪軸上的撥齒凸輪也隨著轉動,凸輪上的撥銷撥動扇形齒板向上運動,直至開關杠桿末端重新托住扇形鹵板,抬閘杠桿擋住打點五輪上的止釘,打點工作完畢。
這便是整個擺鐘的結構和原理。
至于懷表。
只需要將各種機械部件小型化,精細化即可。
自七月底劉延拓要求的百名工匠到位后,便開始在劉延拓所設立的工作室內開始打造。
也不知情況如何了。
劉延拓想了想,起身往工作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