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
沒有軍師,沒有大賢。
劉延拓就只能自己通盤考慮。
所幸如今劉延拓盤子還不是太大。
而且手下也不是完全無人可用。
除去最早跟著自己的那六千多山民。
之后加入劉延拓麾下的山民,鄉民,村民。
包括交趾,瓊州等地的土著。
都成了劉延拓如今的助力。
如今的劉延拓只需要慢慢移民,種田發育。
在慢慢培訓,教育這些人讀書識字,學習知識。
建立學堂,興辦學院。
未來人才井噴只是早晚的事。
當然如今蒸汽機已經成型。
只要成功帶動機械運轉。
那么工業化就算走出了一只腳了。
造紙機,印刷機可以為劉延拓帶來大量的書籍,教材。
紡紗機,織布機可以為劉延拓帶來大量的衣物。
車床,鏜床,包括劉延拓已經在設計的鍛壓機,可以劉延拓各種精細加工。
而且有了蒸汽機。
劉延拓不僅可以改良,提高如今的高爐的效率和產量。
轉爐,平爐煉鋼,也可以提上日程。
玻璃廠和肥皂廠也能流水線快速生產加工。
其他新的機械,工廠,也能逐漸上馬。
只要有足夠的人,有足夠的人才。
劉延拓就可以實現跳躍式的飛速發展了。
人問題不大。
有了臺灣。
廣東,福建二地便可想辦法向臺灣大規模移民。
關鍵還是人才。
正因為人才短缺。
所以劉延拓如今還不敢放開了發展。
還是得想辦法弄一些真正的人才啊。
劉延拓心中思索著。
十月十五日。
劉延拓分別告辭了沈繼鶴和高文彬后。
登上了自己家的廣船。
各種機械,物資也都分別拆解裝箱。
船隊一路向南。
往新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