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敢不退”
黃象看了看陳褚義等人,怒道。
“貴使見諒,我等也是奉命行事”
陳褚義淡淡的說道。
“奉命,奉何人之命”
黃象怒道。
“自然是我興安商行大統領劉延拓之令”
陳褚義也不生氣,笑道。
“一個小小商行,居然敢竊居我大朝鮮的濟州,你們難道不知死嗎”
黃象又怒道。
“竊居,怕不是吧,耽羅內亂,我們只是相助而已,何來竊居一說,再說這耽羅自古便是我華夏故土,與琉球,夷洲何異,島上數萬蒙古,皆被你等欺壓而反,與我等何干”
陳褚義見此,還是笑道。
“你們,實話告訴你們,我國五萬水陸大軍已在金州集結,我國上下還有百萬雄師,整裝待發,我們還會上報大明,讓大明為我等做主,我勸你們一小小商行,還是別自不量力,螳臂擋車,自行退去,不然,天威降臨,悔之晚矣”
黃象聽后大怒,指著陳褚義怒道。
“這等小事,就不必驚動大明了吧,此地已被光復,我等便不會再有離去之意,我們前來,只為貿易,望貴使返回國中,商談你我兩家合作,貿易諸事,要是貴國不愿,我等也絕不會輕易屈服”
陳褚義淡淡的說道。
“你”
黃象聽后大怒,哼了一聲。
“哼,那你們看著辦吧,等著被打吧”
黃象說完,拂袖而去。
陳褚義看了看離去的黃象,微微一聲嘆息。
“來人,立刻向臺灣傳信,命其向先生發報”
陳褚義看了看左右,左右紛紛領命。
因電報機目前只能建造四臺。
所以劉延拓除去自己帶上一臺外,新鎮,臺灣,交趾各放了一臺。
其他地方需要傳遞消息,便會先集中在這三地。
然后統一向劉延拓發報。
但是耽羅的情況有些特殊。
因為耽羅到臺灣按照目前的航速,航程,至少有十天的時間。
而且路上也有可能受限于風浪。
所以原本劉延拓打算耽羅的消息直接向自己傳遞。
但后來經過深思熟慮后。
劉延拓還是覺得,直接讓耽羅將消息傳給臺灣。
在由臺灣發報給自己,更好。
畢竟從耽羅到京師順天府,怎么也得十多二十天的樣子。
而且這一路上也不算安全,容易被人截獲。
而海上雖然有翻船的危險。
但是確比人傳更隱秘。
這點風險還是能夠擔得起的。
當然,這次劉延拓進京并不是獨自一人。
劉延拓還帶了十位打造電報機的工匠。
在京城這個百川匯集之地,應能找到黃銅,杜仲膠等物。
到時候就地再打造一臺電報機,弄去耽羅也不遲。
要想批量生產目前看還不可能。
但是打造個一兩臺,只要找到合用的材料。
問題自然不大。
黃象離去后,便乘船返回了金州。
而這時李從茂還在漢城整頓,集結兵馬。
雖然朝鮮國小。
但是戰事的準備依然頗為細致。
兵者,國之大事。
無論是歷朝歷代,還是番邦小國。
皆是如此。
無一例外。
更何況目前的朝鮮,并沒有把耽羅放在眼里。
更別提占據耽羅的興安商行了。
所以無論是李裪,還是李從茂。
從一開始都極為輕松。
只當是一次簡單的剿匪而已。
然而最終的結果確大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