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大會名為論道,可是在張萬坤口中卻成了以武論道,眾人雖然心中早已有數(shù),但聽到張萬坤說出來后,場中仍議論紛紛。
“家主按這張萬坤所說規(guī)則,眾勢力攻伐到最后,還要與毫發(fā)未損的北天師道一決高低,此法端得歹毒。”武青婉身后葛慶登低語道。
不僅是南天師道,有識之士聽聞張慶坤的言語無不目光一凝,只有年輕一代氣血沸騰,想要上臺成名天下。
按照此次大會規(guī)則各教派、士族,可最多出三名三十歲以內(nèi)武者上臺,擂臺之上連勝三場者可到休息處休息,進(jìn)入第二輪論道,如此決勝出最后八名弟子進(jìn)行最終論道。
四方勢力正議論之時,儒家方向司徒劍突然出聲道“不知張公子可會代表天師道出戰(zhàn)?”
聽到司徒劍的言語場中一靜,全部向高臺之上張萬坤看去,臺上張萬坤聽到問話,微微一頓開口回道“我身為當(dāng)代天師道傳人,自然會代表北天師道出場。”
“既然如此,不知此次論道大會裁決之人是誰?”司徒劍再次開口問道。
司徒劍身為儒門當(dāng)代傳人,此時率先開口便如此犀利,張萬坤一下成為了眾人的焦點(diǎn)。
正在張萬坤猶豫之時,論道場外突然來了一隊(duì)士兵,太監(jiān)手捧黃帛,進(jìn)入場中展開布帛朗聲念道“順天明命,皇恩浩蕩,著論道大會由宮中天、地、人三散人協(xié)助世子楊廣進(jìn)行裁決。”
旨意念完,后方三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凌空虛步,飛上了高臺,好似神仙中人。
四方老一輩的看到三人,目光凝重,前面端坐的歸元境武者隱隱有氣息溢出。
四十年前天地人三散人以半步歸元境聯(lián)手于歸元境武者手中逃脫,合擊之法震驚天下,如今再現(xiàn)江湖居然已經(jīng)全部邁入了歸元之境。
隨著諭令傳下,三散人到場楊廣的腰板都硬了起來,緩緩起身開口道“此次論道大會父皇如此重視,為表公正,天下教派信服。我提議此番論道佛門,北天師道各出三人,儒門,荊蜀同盟,南天師道各出二人,余下四人由零散勢力決出,最終十六人進(jìn)行冠軍爭奪。”
楊堅(jiān)的諭令等于回答了司徒劍的問話,場中眾人信服再無異議,按楊廣之意直接將北方道門劃在了一起,也須下場,四方教派無不點(diǎn)頭,紛紛派選出門中三十歲以下的種子選手站到了前列。
“這楊廣不是一般人物,或許我儒門還需與其交好!”儒門方向歸元境鴻儒向司徒劍傳音道。
東方臺上端坐的張萬坤,聽到楊廣的言語,心中不憤,拂?離開了高臺,回到了北天師道隊(duì)伍之中。
楊廣目露嘲諷,隨即掩去,端坐于高臺上,與天地人三散人問好后細(xì)細(xì)品起茶來。
下方石質(zhì)擂臺早已建好,西方零散勢力將目光放到了僅剩的四個名額。楊廣能給出四個名額已然出乎意料。
如果直接競爭,小勢力弟子機(jī)會更加渺茫,如今至少可以有揚(yáng)名的機(jī)會,各小勢力欲加珍惜。
另外五方勢力則作壁上觀,這西方道臺眾多小勢力能夠不卑不亢,沒有找靠山投靠,至少一定程度上保持的初心。
哪個大派不是自微末中崛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以此時各大勢力都暗暗上了心。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與紛爭,西方道門勢力眾多,沒多一會,一少年便縱身躍上了高臺。
那少年二流水準(zhǔn),在自己門派之中也是傳承弟子,自知無望登頂,第一個搶先上臺,抱拳向四周道“在下洪意拳門洪大宇,還請?zhí)煜掠⑿圪n教。”
洪大宇上臺出盡了風(fēng)頭,一時間有些意氣風(fēng)發(fā),臺下有人氣不過,躍上臺道“岳劍門弟子王奕來會一會仁兄。”
那洪大宇使得一手通背拳,雙拳擊出有三四百斤的力道,王奕也是二流境界,二人旗鼓相當(dāng),在臺上你來我往,一時間打的虎虎生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