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出來,等到家仆上了茶,事情也說了個明白。
慧承和尚雙手合十沉默不語,心里卻在暗暗思考,化生寺立寺千年,說一句天下第一剎也不為過,前朝古事別人不知道,他們確是親歷者,那魏武大帝為前朝開國之君,修的是帝王道,一身修為通天徹地,且麾下能人志士眾多,魏武大帝歷時二十三年征戰四方,平定天下,可謂是千古一帝,一生殺伐無數的他在建造自己的帝陵時,還令化生寺把他的棺槨迎進寺中每日誦經祈福足足九年,以增福減煞。那時慧承不過一個小沙彌,還不曾有資格為帝王棺槨祈福,只是遠遠見過,那足有丈高的棺槨為萬年陰沉木所制,內棺外槨都刻滿了神秘符箓,可保尸體萬年不朽。而且三百余年前此地確實有一場大的地龍翻身,若真如那青年所說,吉位變兇地,那帝尸啟靈也不是不可能。魏武大帝殯天入殮時慧承和尚剛剛落發修行不久,他只記得那段時間寺里如臨大敵,各院首座更是帶著僧人親自晝夜巡寺,而天空每日都會有五色霞光閃現,久久不散,那時尚無修為的慧承不懂,只顧著好看好玩,現在想來,哪里是什么五色霞光,那分明是修為高深至極的人在斗法!
“阿彌陀佛,”慧承長吐了一口氣,從沉思中清醒了過來,對陳顯貴說道“陳施主,事不宜遲,貧僧這便趕往芒碭山,若是那青年回返,你便留住他,若他不留,你只記得他往哪去了便好。”說罷對陳顯貴施了一禮道了聲叨擾,便徑直走到院中御風而去。只留下磕頭不止口呼神僧的陳顯貴。
慧承和尚修行了幾百年,遁法超然,不到半日便來到了芒碭山境內,對于魏武大帝的帝陵,凡人不清楚,作為化生寺伏魔院的首座,他倒是知道大致方位,便徑直御風飛了過去。
“這是……”轉過一個山峰,慧承和尚看著眼前的場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手中的念珠都停了轉動。只見對面的山峰的半山腰處就如被一只滔天巨手生生抓空了一般,露出來百丈方圓的空洞,在里面是一片殘破的宮殿,一絲絲陰氣從宮殿的殘破之處溢出來,此時正是盛夏,萬物生長的季節,在這里卻寂靜無聲,一絲蟲鳴鳥叫都沒有,靜的讓人頭皮發麻,十分的詭異。
慧承和尚深吸了一口氣,口中默念佛家真言,隨風飛了過去,同時手中的念珠自動飄起,繞著手腕自傳起來。
到了洞口,慧承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這洞口竟是自內而外迸裂而成,等到進了洞口,落在宮殿的外面,那宮殿的殿門半開著,黑色的陰氣就如實質般從門內噴涌而出,慧承手腕上的念珠轉的驟然加快,隱隱有佛音傳來,慧承不敢大意,手伸進袖中,竟掏出一柄三尺長的降魔杵來,那降魔杵一經掏出便金光大放,四周的陰氣就如入火之雪般消散不見。
“此地陰氣如此濃郁,看樣子那個示警的年輕人已失敗,兇多吉少了,”慧承和尚暗暗想到,“不過看這場景,那個年輕人的道法卻真是高深莫測,能與魏武大帝的帝尸斗到如此地步,想來那帝尸現在正在這殿中,不是療傷就是靜養,老衲本應回寺召眾師兄弟來降魔最為穩妥,不過這帝陵已破,就怕這帝尸趁夜棄了帝陵溜出去禍亂蒼生,看來今天老衲要獨闖帝陵,為天下降妖除魔了,但愿舍我這行將就木的殘軀能為天下蒼生盡一點微薄之力。”
想到這里,慧承和尚沉聲頌了一聲佛號,提著降魔杵便要進殿,就在此時,殿里傳來一聲疲憊而沉穩的聲音“可是化生寺的高僧到了?”
慧承和尚的腳步一頓,有些愕然,隨機回道“貧僧化生寺伏魔院首座慧承,敢問可是前幾日在六安鎮為人示警的那位施主?”
殿中的聲音回答道“是我,大師且在殿外稍待,我這里還有些事要處理。”
慧承點了點頭“施主請自便,貧僧在殿外守候便是。”說完便席地盤膝而坐,降魔杵就橫在了膝頭。
殿里的再沒有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