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很老實的點點頭,他確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
此番管亥帶回來的流民太多,王粲在走訪統計之后,發現城內住戶已經趨于飽和,難以進行安置,所以他此番前來,就是想請示夏侯安,是否可以將這些人安置鄉里?
來之前,王粲查過縣域地圖,都昌縣轄下有十一個鄉,每鄉大概能分到兩千人左右,如此一來,便能合理解決人口溢出的問題。
夏侯安沉默了一陣。
這個法子他之前想過,若是太平盛世,這般做法倒也沒有問題,只是眼下正值亂世,賊匪猖獗成了各地普遍特色,把這些流民放還鄉里,一旦遇上賊匪劫掠,十有八九又得重新走上老路。
這是夏侯安所不愿見到的。
而且有些鄉里距縣城很遠,遭到賊寇襲擊的話,即便夏侯安在第一時間出動,也很難及時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
可若是將兵馬分往各鄉駐扎,萬一有人偷襲縣城,見乎等同白給。
針對于夏侯安的顧忌,王粲重新提出規劃。
先安排四個最靠近縣城的鄉邑進行試點,每個鄉增設哨騎巡邏,晝夜換崗,倘有賊人來襲,縣城也能在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同時以最快速度出兵救援。
此種方案可行性極高。
想不出比這更好法子的夏侯安微微頜首,也只好如此,讓王粲著手去辦。
白駒過隙,轉眼已是月余。
北海郡守府內。
袁譚這段時間心情不錯。
北海郡轄下十四縣,除去郡城營陵,還剩十三縣,其中有十二縣地的縣令在聽說北海易主后,紛紛上書表態,表示愿意聽從袁大公子的號令。
只有占據都昌的夏侯安,遲遲沒有動靜。
礙于曹昂的關系,袁譚也一直沒有去找夏侯安的晦氣。
這日,沮授前來求見。
在見到袁譚后,沮授神色凝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大公子,對于夏侯安,咱們不能再繼續放任不管了。”
袁譚莫名所以,不由問道:“監軍何處此言?”
沮授未作回答,而是反問:“大公子可知,如今的夏侯安麾下有多少兵馬?”
區區一處縣地能有多少?
袁譚心中不以為意,嘴上卻謙虛請教:“吾不知,還請監軍示下。”
沮授沉聲道來:“根據傳來的情報,都昌城目前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四萬,夏侯安麾下兵馬更是多達八千余眾!”
袁譚心頭一跳,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油然而生。
他仍是不信的問道:“監軍,都昌不過北海一縣,怎可能有這么多的人口,會不會情報有誤?”
眼下這個世道,饑荒、戰亂、天災人禍聚在了一起,大多數的縣地基本上只有兩三千戶,有些受災嚴重的地區甚至不足千戶,就連北海郡城營陵,也攏共才五千余戶人口。
而都昌一縣,就有四萬余人,起碼萬戶,這怎么可能!
袁譚打心眼兒里不信。
沮授詳述道來。
夏侯安剛接手都昌那會兒,城內百姓是只有幾百,可后來吸納了何曼帶來的賊眾,人數暴漲,壯大到將近兩萬,月余前管亥又帶回兩萬余人,這還不算途中陸陸續續加入的一些流民……
夏侯安來者不拒。
除此之外,夏侯安還專門從流民中挑選精壯三千與徐榮訓練。
之前韓茍攻打都昌,麾下兵馬多被俘虜,如今韓茍也投降歸順了夏侯安,那些俘虜自然也劃分到了夏侯安名下,加上來時的千余曹家部眾,攏共肯定是不下八千人的。
聽完沮授的盤算,袁譚臉上的輕松不再,眉頭漸漸皺起,不過他還有疑惑:“這么多張嘴巴,夏侯安養得起?”
夏侯安不是本地人,之前孔融在的時候,還能接應一二,如今孔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