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命令傳下去!”等著越軍方向的炮火再次被我軍下去的時候,我就對趙敬平說“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用加農炮換越鬼子的榴彈炮和迫擊炮,所以位于一線的炮手,不管是在什么情況下都以保存生命為先!”
“是!”趙敬平應了聲當即就把這個命令傳達到了一線加農炮的炮兵那里。
事后證明,我下的這個命令應該更堅決一些,也就是應該“誰也不準保護火炮”更為合適。
但這樣下令又似乎有些不妥,因為在戰場上保護火炮也是必要的,如果在有可能不傷及自己的性命的情況下當然應該保護火炮。
于是我這個命令就存在著拿捏上的空間。
什么叫“以保存生命為先”呢?戰場上的兵尤其是炮兵,在炮彈沒有炸過來的時候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危險,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危險……自然就無法判斷什么時候該執行“以保存生命為先”這個命令。
其實,說到底還是炮兵們不愿意丟掉自己的火炮執行我的命令。
要知道炮兵他們可是對試射之類的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在越軍開始對我軍炮兵陣地實施試射的時候,他們就該意識到正是執行命令丟下火炮撤離的時候了。
但是他們中許多人并不愿意這樣做……這就是中隊的一種現像,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也就是“炮在人在,炮亡人亡”的習慣。
所以。雖然我已經下了命令。但最終還是有二十余名炮手因為不愿意輕易放棄自己的火炮而犧牲。
當然。這時的我沒有任何選擇,只能咬著牙硬撐下去。
事實上,如果僅僅只是從數字對比來說,我軍炮兵還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現在這種情況,講白了就是越軍用為數不多的榴彈炮或是迫擊炮來換我軍的加農炮……在這一點上越軍炮兵也的確是勇氣可嘉。
但現實卻很殘酷,他們還是按照傳統的炮擊方式,以老山上的炮兵觀察員計算我軍加農炮的坐標,然后再用試射的方法達到將炮火引導進我軍炮兵陣地的目標。
雖然越軍炮兵觀察員是居高臨下。而且應該說越軍炮兵觀察員和炮兵的素質都相當不錯,因為在接下來的炮戰中,他們有時常常只用兩發試射就成功的將炮兵引進了我軍炮兵陣地,甚至還有幾次是首發命中的。
我想,這就像是我們常說的“遇強則強,遇弱則弱”,越軍因為遇到了我軍這么精準這么強大的炮兵,強大到使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和機會打出第二發炮彈,于是這就給了越軍各單位很大的壓力……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試射,否則他們很有可能連開炮的機會都沒有了。
這就使得越軍炮兵的表現比平時還要優異得多。
但就算是這樣。他們在這場炮戰中還是注定要失敗……我軍用的可不是“新式望遠鏡”,而是炮瞄雷達。能夠精確且迅速地計算出敵炮陣地的炮瞄雷達。
再加上我在開戰之初,就有意識的只將一部份加農炮推上陣地……比如原本可以容納五門加農炮的山頂陣地就只推兩門上去。這就使得越軍能夠打擊到的目標無疑少得多。
于是這時候的戰場上就出現了慘烈的一幕敵我雙方的炮兵都不顧及自己的生死,在戰場上進行一種簡單的交換。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越軍方面完全不顧生死同時也不計任何代價,因為他們每每在打出一炮之后,很快就會有成批的炮彈涌了上來將他們連同火炮炸成碎片,而且他們無論是傷亡人數還是遭摧毀的火炮數都是我軍的數倍。
一個多小時后,越軍的炮火終于沒有聲音了。
我想,越軍炮火沒有聲音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是越軍原本就不多的火炮再經過這么一陣交換,現在已經是所剩無幾了,再想繼續打也打不下去。
二是越軍看到我軍方向的加農炮已經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