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熹看著趙微沉默不語的樣子,心中暢快之極“儒家學子,教化百姓,導人向善,樹立三綱五常,為了江山社稷公序良俗,便應(yīng)當厘清何謂天理,何謂人欲。從而存天理而遏人欲。早聞長安第一才子乃一介白身,是以……詩詞做得雖好,圣賢文章,儒家經(jīng)典,怕是讀得還不夠啊!對這等道理,是不明白的。”
宋熹說完,一旁附和聲四起“這等漠視百姓生計,惡意哄抬物價,滿身銅臭之人,哪里會懂什么儒,哪里會懂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了?”
蘇韜在旁邊見趙微被千夫所指,來來回回的在眾人面上掃視著,有些焦急,兩步走上前來,擋在趙微身前。
“你們就只是嘴上會說而已,連當時我等遇到了何事都不知,便在這里大言不慚,這就是你們堂堂儒家學子所為?”
宋熹哂笑一聲“之前已經(jīng)說過了,無論爾等遇到何事,貶低我儒家功績就是不對,莫非蘇大公子不學無術(shù)到連這么淺顯的話都聽不懂了嗎?”
“你!”
自古文人相輕,原本眾人對趙微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情緒,頂多是羨慕加嫉妒。最近因為糧價一事之后,對趙微的觀感也只是變得更加糟糕了一些而已。
可是……在有心人將先前趙微那番言論掐頭去尾之后,聽在眾儒家學子耳中就完全變了味道。好像趙微是站在法家的角度,在抨擊儒家的功績一般。
法家太過死板,崇尚人性本惡,百姓觸犯根本沒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前朝便是用法家治國,治的百姓怨聲載道,終于二世而亡!
儒家雖然太過理想,但是對百姓的教化之功顯而易見!使得民風質(zhì)樸,政令通達。這一點,法家拍馬也趕不及儒家的腳步啊!
儒家與法家的爭斗,根本都不要想,法家是已經(jīng)被淘汰掉的治國理念了。趙微居然敢公然站在法家的角度,從惡的一面揣測人性,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才有這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蘇韜在讀書上,不怎么用功,此時有心想要幫趙微反駁一二,卻不知該從哪個角度切入進去。這時候見自己仿佛是犯了眾怒的模樣,心中覺得莫名其妙的同時,也有些求助的回頭看了看趙微。
“咫尺……”
趙微笑了笑,這夯貨倒讓自己出乎意料,竟然如此仗義。
“你就問他們,若是有一尋常百姓發(fā)現(xiàn)一個竊匪偷東西,當街將其抓獲后,發(fā)現(xiàn)那竊匪曾經(jīng)得罪過自己,于是趁機將其毆打致死,那么此時,這名見義勇為的百姓,是有罪,還是無罪?”
趙微的聲音不小,看似是說給蘇韜聽,其實是說給所有人聽。
王莽在一旁哈哈大笑“長安第一才子,問出來的問題居然這般可笑,此人心懷不軌,必然是有罪了!”
宋熹在旁看見趙微嘴角微微勾起,不由得覺得有些不妙,腦中靈光一閃,立即發(fā)現(xiàn)了趙微挖好的陷阱。
若是有罪,豈非等同于應(yīng)承了之前趙微的言論是正確的?
“巨君此言差矣,竊匪心中所想,旁人如何得知?心中懷有私怨,也只是他人揣測而已,此乃義舉,當是無罪的。”
趙微的笑意越發(fā)明顯“這位仁兄,確定是無罪的?”
“必是無罪的!”
忽然空氣安靜了下來,其他人也覺得趙微此時的表情有些不正常,紛紛在想他是否在刻意挖坑。
“你有話便直說!”
“若此人是個俠士,而非尋常百姓,那他……有罪,還是無罪?”
頓時整個主艙二層的氣息完全凝滯了下來,在場眾人紛紛望向了宋熹,而宋熹也倒吸一口冷氣,俠以武犯禁……乃朝廷共識。
尤其是今年上元夜過后,官家嚴令各州各郡縣主事官員,將所有江湖綠林人士登記造冊,避免他們因為依仗自身高超的武藝,給各地治安帶來難以管控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