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性。
為此,朝廷特意在京兆府尹衙門口將名單公示出來,名曰《兵器譜》。
自己若非朝廷官員,只是尋常學子,隨意因為朝政問題發表一些不同的看法,不會被任何人詬病,反而是一樁美談。
可是……自己是翰林院編撰啊!此時自己的言論若是傳到官家耳朵里,自己這仕途是要,還是不要了?
趙晴對這些彎彎繞完全不懂,但是看著宋熹的表情,小拳頭攥得緊緊的,滿臉雀躍。
很顯然,自家哥哥占了上風,只用了區區幾句話而已。
蘇韜也是滿臉興奮之色。
宋熹心思急轉,看著趙微身旁的宋潔,看著她似乎滿是失望的表情,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涌上了腦袋一般,當即暴喝出聲。
“好歹毒的心思!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就是為了看我出丑嗎?哈哈!一個尋常百姓,出于義憤,將盜匪擊殺,情有可原,和江湖綠林俠士哪里有半分關系了!”
這時蘇韜接話了“我們原本探討的就是俠以武犯禁一事,你自己不明前因后果,僅僅因為道聽途說的中間某些片段,便惡意曲解我等的意思!我們三番五次要告訴你前因如何,是你自己不愿意聽!早聞宋探花文章寫起來花團錦簇,但是先前明顯是在惡意揣測我等的用心,看來這圣賢文章,儒家經典,怕是讀得還不夠啊!”
宋熹聞言一怔,覺得這話格外耳熟,瞬間也就反應過來,他是在用自己說過的話擠對自己,怒氣越發旺盛,整個人的眉毛似乎都要豎起來了一般。
余望與宋熹是同科,乃是狀元。此時若是宋熹吃癟,無論是對儒家還是對他的仕途,都有大損害,于是打算做一個和事佬,溫言勸慰道。
“僅僅是有關學問的探討而已,不必如此,元晦還是有些魯莽了,質問別人時,總該要弄清楚具體的語境才是。”
說著話,余望轉而將視線投向趙微“當然了,先前咫尺對于人心從惡的那些揣測,也是武斷了一些,雖然不可避免,但也是儒家一直在努力規避的。單純用律法進行約束,實在難以起到教化之功。”
宋潔站在趙微的身后,看不見趙微此時面上的表情,見他不說話,以為他有心想讓宋熹跌跟頭,于是輕輕走進兩步,小聲道“咫尺,他是我族叔……”
趙微回頭看了宋潔一眼,點了點頭。
這舉動大大的刺激到了宋熹,扭頭看向余望,接著掃視了全場。
“眼前此人道貌岸然至極,看似站在朝廷的角度考慮問題,可實際上呢!現在京城糧價高達四百文每斗,多少百姓天天稀粥吊命度日,朝廷開官倉賑濟都于事無補!而這始作俑者,便是此人!如此多的百姓食不果腹,弄里坊間隨意一處都能見到乞食之人!眼下京城如此局面,試問你這長安第一才子,怎么不站在朝廷的角度考慮問題了!”
這個時候的王莽終于沒有再當一次宋熹的豬隊友,附和道“是極,且不論前面大家所探討的問題究竟如何,單看京城糧價,便知此人為人了!京城陳家,一介商賈,尚知道富甲一方也當護一方百姓,今日這龍舟賽,也只是為了行善而掛出來的幌子!眼前此人,胸有錦繡,還不如一個商賈識大體!”
有關最近趙微在糧價一事上的負面評價,已經持續了相當久的時間了,趙微本人也從未出面澄清或者解釋。
這時眾人見趙微依然不做解釋,頓時對這類傳言又深信了幾分。相互之間交頭接耳,雖沒敢像王莽和宋熹那般直接出言喝罵,但相互間說話的聲音也都不小,句句都是指責。
也就在這時,有一個面容富態,衣著以及掛飾無比華貴之人,在幾名隨從的護送下,從樓上走了下來。腳步不徐不疾,但是那有節奏的聲音依舊吸引了不少人的視線。
只見此人緩步走到場中后,面露微笑,不緊不慢的行了個團揖,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