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此同時,原本抱著可有可無態度的士大夫們,卻開始警惕了起來。
按照高何所說,魯公對墨門最為反感,他和他手下的儒家勢力已經有了把墨門從魯國驅趕走的打算。
現在之所以能維持眼前的局面,季孫氏的態度起了不小的作用。
季孫氏世世代代把持魯國大權,影響力頗不一般。
庾獻想了想歷史上季孫氏的下場,忍不住提醒道,“說不定季孫氏不但保不住我們,我們墨門反倒要受到季孫氏的牽連拖累。”
在歷史上,也正是因為季孫氏家主被斬,宗族流放,這才讓吳起被迫離開魯國的。
高何聽了答道,“師尊已經看出一些端倪,準備讓縣子石門下的弟子加入季孫氏門下擔任門客。希望,能幫到他們一把吧……”
“縣子石一脈?”
庾獻臉色變幻,這特么不就是小爺的任務主線嗎?!
小爺的真命老師,果然應該是縣子石!
……
之后的時光,平靜而過。
庾獻每日跟隨高何學習“兼愛”的道理,除了外出傳道,就是身體力行的去幫助別人。
當然,每日仍舊被高何鞭撻。
一開始庾獻以為是因為吳起的原罪,后來,才勉強察覺出一些不同的東西。
秋去春來,不知不覺,一年已經過去。
庾獻幾乎成了一個和墨門其他弟子一樣胼手邸足的人。
仍舊是和去年一樣的扶犁耕種,仍舊是和去年一樣的補充麥種。
庾獻雖然早就絕了使用小聰明的心思,但在補種的時候,仍舊心有不忍,盡力的催動微薄的法力,去催生那些種子。
能夠讓種子發芽,總比全看天意的補種希望更大一些。
……
或許是上天有意苛待魯國,這一年,仍舊是一場春旱。
河流里的水位太低,甚至就連庾獻發明的水車都沒有用處了。
在墨子傳授道理的時候,禽滑厘憂心忡忡的說了此事。
隨后墨子掃視了一圈,點出了一人,“高何,你身懷兵術,可以呼風喚雨。這件事交給你去做吧。”
高何聽了領命,出來后帶著庾獻默默向城外去。
庾獻走著走著,腦海中忽然有了古怪的想法。
他忽然想起了最早時,曾經向高何建議過,為何不用兵家手段幫助百姓。
那時高何說了一番言辭。
如今,卻沒想到他被墨子欽點,去用兵家手段求雨。
庾獻經歷了一年與人斗劍亡命的門客生涯,以及一年多苦行自虐的墨門生涯,整個人雖然成熟了不少。不過性子終究還是有那一股子跳脫。
這樣打臉的機會,怎么會放過,他當即揶揄道,“師父,咱們不是應該去教導百姓度過難關的道理嗎?這樣的所為,豈不是會助漲百姓的貪婪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