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燕京時間上午九點整,第十八屆美國全球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正式開賽!
今年是該項賽事舉辦以來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
一共有來自全球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共兩萬七千多支隊伍參賽。
除了比賽時間要多上半天,建模論文使用語言必須為英語外,其他的規則方面倒是和國賽沒什么區別。
當天早上八點,慕依雪一行人早早的就來到機房。
然后一邊吃著早飯,一邊和機房內的其他隊伍一塊等待著題目下載通道的開啟。
這是慕依雪第一次參加正式的建模比賽,有點小緊張。
他緊攥著手,視線一眨不眨的盯著面前的電腦屏幕,靜待著競賽的開始。
…………
燕京時間九點整,建模題目在各大官網開啟下載通道。
美賽建模題目共有六道,選擇其中一題作答。每道題目都有其固定的側重點。
a題,連續型。
b題,離散型。
c題,大數據。
d題,運籌學網絡科學。
e題,環境科學。
f題,政策。
選擇a、b、c中的其中一題,便默認參加(atheatitestn、數學建模競賽)競賽。
而選擇d、e、f題的話,則默認參加iterdisaryndelg、交叉學科建模競賽)競賽。
如果硬要說和i的區別的話,一般競賽題目較具體,表述簡潔,要求明確。
而i競賽題目更開放,問題更“大”,更宏觀,篇幅較長,往往是全球范圍內共同關心的問題,因此一般不依賴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生活習慣。
而的題目中則有相當一部分是以米國生活為背景,其他國家特別是華國參賽者不熟悉。
所以說,多數情況下,華國參賽者都會選擇d、e、f中的一題選擇作答,即參加i競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團隊擅長的領域,這種觀點也不能當做一種定論來看。
“可以開始下載題目了!”
旁邊,傳來隊友趙亮的一道聲音。
“搞快點,搞快點!”
葉星辰站在趙亮后面催促道。
他們一共就只有八十四個小時,時間對他們來說就是金錢。
一共不到十兆的題目,即便同時下載人很多,但也很快就下載好。
慕依雪挪了下椅子湊過來,三人便一塊望向電腦屏幕,仔細瀏覽起每道題目。
a題,有關無線電磁波的傳播問題。
b題,語言種類的問題。
c題,能源生產問題。
d題,汽油汽車與電動汽車的問題。
e題,氣候變化問題。
f題,隱私成本問題。
六道題目,三人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全部瀏覽完。
同時,慕依雪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
首先,c題和f題是肯定不能選的。
c題的內容,是讓眾人通過一定量的數據的分析和建模,為特定的地域制定一套具備可行性的能源契約,使得增加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而這個被選定的特定地域,則是位于米國的四個州。
分別為美國加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還有得克薩斯州。
那就使得,該道題目帶有濃濃的“美國風”。
米國的同學,對于這四個地域恐怕是再也了解不過。
但對于慕依雪這樣的華國參賽者,那就很不友好了。
由于不了解,所以光是調查這四個州的情況,查閱相關資料,恐怕就要浪費不少時間
因此,慕依雪第一個就把這道題目ass掉。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