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舉事,赤眉軍殘部在當地的脆弱統治,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掀開車幕,第五倫望見了一座青翠多石的山峰,詢問同乘的博學大師桓譚:“君山,此為何山?”
說完,第五倫自己就被這句話給逗笑了。
倒是桓譚在停車時出去看了看:“怪石萬壘,絡繹如絲,此乃嶧山,亦稱東山。”
第五倫道:“便是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東山?”
桓譚對曰:“正是,昔日秦始皇帝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今日陛下過東山,可要留下一二石刻?”
“君山這是慫恿予封禪?”第五倫啞然失笑。
桓譚倒是很認真:“陛下若能在不惑前一統,再花二十年恢復天下太平,開嶄新之制,縱是效秦皇漢武封禪,又有何妨?”
據第五倫所知,王莽一直心心念念來魯地封禪,只可惜計劃了三次,都被黃河大火、匈奴入寇、西域反叛等事耽擱,到了地皇年間第四次計劃時,泰山上更是鬧了赤眉,圣山成了賊窩,這難道是天意么?王莽遂緘口不提封禪,誰提誰罷官。
第五倫對封禪等事暫無興趣,只道:“君山又非不知,此番東巡,一路上予皆要求神拜廟,謁見前漢皇帝、田齊先祖已頗為忙碌,泰山、東山,還是暫免了罷!”
誠如第五倫所言,這次東巡政治意味十足,而他此時所在的魯地,也有一座廟等著他去拜呢!
第五倫目光望向曲阜方向,那座城市,經歷了數百年的文化構造,蒙上了一層神圣的光環,儼然就是華夏的耶路撒冷……
“漢初時,劉邦平淮南后過魯,以太牢祠孔子,高帝讀書少尚如此,予好歹讀完了五經,豈能過而不拜?”
若說謁高廟,是第五倫想讓昔日歸于劉秀統治的“前漢子民”們心安,那直趨孔廟,則是為了……
第五倫點了點桓譚,笑道:“安天下儒士之心啊!”
桓譚聽了第五倫這句話后,看著皇帝和藹的笑容,不知為何,竟對曲阜的孔氏、顏氏等有了一絲憐憫,嘴上也實話實說:
“雖是善言,但臣總覺得陛下這句話……”
“不懷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