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進入漢中盆地……
由此可見此地雖小,卻四通八達,最為緊要。
如此一來,便只能進一步將沮縣的糧食往更前沿地區運了,這就是第五倫派任弘南下統籌的原因啊。
但在城內外都未見馬援,一問武都太守,才知道馬援前日就出了縣,往東去了……
“驃騎大將軍親往陽平關巡查敵情!”
……
從沮縣向東行了三天后,任光便發現:前面走不通了。
漢中盆地本就是被秦嶺、巴山所夾的狹長盆地,南北之間不過百里,而這一帶最為狹窄,起伏的群山間好不容易有條數里寬的細縫,還被土垣石墻攔住,加上橫流的沔水,易守難攻。
這里就是陽平關,漢中的西門戶。
馬援的營地位于陽平關西面,沿著沔水谷地駐扎,綿延數里,任光得從營尾走到營頭,才在一座高聳的望樓上見到馬援。
馬援本就大器晚成,而立之后才結識五倫,隨他打天下,如今十幾年過去,已是四十八歲“高齡”的馬援,須發上也多了點白,常年征戰,眼神也變得滄桑,但這一切卻不顯老態,反而讓他整個人看上去更有魅力。
馬援見到任光抵達,很是高興,馬將軍只抓軍事,任光則要為接下來攻取漢中后控制此地做文治上的準備,有這樣一位能力強,又知分寸的助手,任誰都會開懷。
“伯卿,來看看這陽平關。”
馬援將手中的千里鏡遞給任光,在延長的視野中,敵人虛實一覽無遺。
這陽平關上插滿旌旗,駐防大量蜀軍,其后則是漢中蜀軍的大本營:沔陽城。
馬援在旁說道:“陽平關以北的山脈,叫做天蕩山,而其南之山,則為定軍山!”
“兩山一關,仿佛三道屏風,牢牢護住漢中西口,不愧是益州三關之一。”
所謂益州三關,便是金牛道上的白水關、扼守三峽的江關,加上這漢中陽平。
“此地南控川蜀,北通秦隴,且后依景山,前聳定軍、卓筆,右踞白馬、金牛,左拱云霧、百丈,漢、黑、燼諸水襟帶包絡于其間,極天下之至險。公孫述得此,進威逼蠶食雍、涼,開擴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馬援對陽平關不乏稱贊之辭,任光放下千里鏡后笑道:“既然如此,當朝中群臣皆以為,可令將軍揮師自武都南下,直取白水,順勢入蜀滅公孫述時,那將軍為何上奏說,應先擊陽平,不可強攻白水關呢?”
“白水之險不下陽平關。”
馬援道:“更何況,就算奪了白水關,其后還有兩道天險,其一為葭萌關,其二為大小劍山,當地連山絕險,飛閣通衢,公孫述失去武都后,除了常年派兵欲奪回外,還在大小劍山間修筑關隘,名曰劍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他搖頭道:“公孫述雖是井底之蛙,但卻頗為頑固,垂死掙扎下,成家縱然疲敝,但想要一舉成功,依然不易。”
公孫述和馬援不但都是茂陵人士,且家門相近,從光著屁股時就一起玩耍,對這位發小十分了解,第五倫在長安給公孫述修的“居所”,只怕是派不上用場了。
馬援指向東方:“陽平關則不同,一旦拿下此關,漢中千里,再無巨險,就像一節空心竹子,能一捅到底!更何況,公孫述在漢中安置降將,將其一分為三,西部沔陽、南鄭設漢中郡,由荊邯駐守;中間西城設‘成興’郡,由降將延岑鎮守;最東邊上庸、房陵等地,設‘上庸郡’,控制在鄧奉、賈復二人手中。”
任光頓時明白了,補充道:“將軍之意是,比起公孫述直接控制的巴蜀,漢中三郡各自為政,大軍臨門,難免各有私心……”
“再者,金牛道已為我軍阻斷,漢中與成都的交通,只能先走米倉道去巴郡繞行。我軍目前可走故道直接從關中調兵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