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劉備集團,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照此下去,北伐中原也許不再是夢想。
但很快,孫權就給了劉備當頭一棒。
當年秋,關羽出師北伐襄陽、樊城,孫權以呂蒙、陸遜等為將,出兵偷襲南郡,關羽大意失荊州。
在東吳偷襲南郡的過程中,正常情況下,關羽并非無法援救,他距離老巢并不遠。
雖然遭逢夾擊,但如果能舍棄一半兵馬當死士,擋住曹仁、徐晃,帶一半人退回到江陵或公安城中,局勢還有翻轉的可能。
即使無法擊敗東吳,至少,關羽也能守到蜀中出兵援救。
不過,這需要鎮守江陵的糜芳和鎮守公安的傅士仁先頑強防守個十天半月,等待關羽回援。
從東吳歷來打攻城戰的戰例看,在江陵和公安這樣的大城中,守這么長時間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當初,周瑜奪南郡,可是打了一年多,才打下來,還讓守將曹仁安全撤退了。
但糜芳和傅士仁卻全部不戰而降,拱手獻出江陵和公安,關羽部的家眷全部落入東吳之手。
關羽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最后只能是敗亡。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關鍵,其實就在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否則,東吳未必就能在關羽回援前,攻下江陵和公安這兩座城池。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沒有糜家的財力幫助,劉備在徐州時就被打垮了。
糜家兄弟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劉備稱王時,給糜芳的兄長糜竺的官職,比諸葛亮還高。
傅士仁是劉備的幽州老鄉,從北方起就跟隨劉備,也是劉備集團的元老。
劉備留他們在荊州輔助關羽,幫助關羽鎮守后路,就是因為對他們相當信任,偏偏,兩人全部背叛了劉備,背叛了關羽。
根據史書記載,責任是在關羽身上,他因攻打樊城不順利,把脾氣發在了糜芳和傅士仁身上,結果被孫權撿了便宜,《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后果相當嚴重,直接導致荊州戰局無法挽回。
劉備集團失去荊州,也直接喪失了從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完成一統的機會,“隆中對”中描繪的戰略從根本上失去了意義。
當然,也失去了關羽這樣一位可以鎮守一方的大將。
關羽大意失荊州后沒多久,輔助劉封鎮守東三郡(西城、上庸、房陵)的孟達,率自己的數千部曲及家眷投降曹魏。
孟達背叛劉備的原因是,受到了劉封的打壓,《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但實際上,孟達投降曹魏的根子是在劉備身上,劉備對其不公。
孟達是跟著法正一起投奔劉備的,麾下有數千部曲,但他跟了劉備八、九年,卻在劉備集團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最早,他在南郡跟著關羽混,后來被派去守宜都郡(今湖北宜昌,關羽最后就死在宜都境內的臨沮,夷陵之戰也是在這里打響),沒讓他參與什么戰爭,蹉跎了八年。
劉備拿下漢中后,派孟達統兵攻打東三郡。
在孟達一路順利進兵時,劉備派來劉封,成為孟達的上司,《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
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最重要的是,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稱王后,大肆封賞屬下,但沒有見到封賞孟達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