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當時的孟達,在劉備集團內是個什么官都不清楚,混了八、九年時間,還只能作為劉封的附庸存在。
而劉備派劉封來領導和監督孟達,顯然對其并不信任。
孟達熬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卻被劉封來摘了桃子,還要被劉封欺負,升官發財更是不要想,他能不反?
于是,孟達投降曹魏后,還反過來幫助曹魏打跑劉封,攻占了東三郡,曹魏改東三郡為新城郡,孟達成為新城太守。
東三郡是個比較夾生的地區,地理位置不好,在東三郡用兵,只能從漢水到漢中或襄、樊,或走陸路攻宜都。
劉備死后,蜀漢和東吳再次結盟,攻打宜都是不要想了,于是,如果劉備集團繼續擁有東三郡的話,只能起到援助漢中,或佯攻襄、樊的作用。
因此,有很多文章分析,在荊州丟失后,對于劉備集團來說,沒有荊州之兵配合的東三郡,已經沒有了意義,是個雞肋之地,丟了后損失不大。
但顯然不是,孟達后來在諸葛亮出兵北伐前,試圖反曹魏,司馬懿卻緊急出兵,八天趕到東三郡,就為了趕快干掉孟達。
從司馬懿的反應來看,東三郡的戰略地位未必就小了。
有這么一塊地盤在手,有這么一支軍隊在手,在戰術大師手里,估計還是能玩出些花來,不可能一點戰略地位都沒有。
起碼,從東三郡可以攻襄、樊,即使是佯攻,也能牽制不少曹魏的兵力不是。
孟達的背叛,讓劉備集團在失去荊州之后,又失去了東三郡,徹底堵死了劉備集團在荊州方向跟曹魏交手的可能和戰術應用。
我認為,損失還是蠻大的,特別是在劉備集團已經很虛弱的時候,任何一塊地盤都有存在的意義。
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準備出兵伐吳,但在出兵前,張飛的部將張達、范強背叛,殺掉張飛,投降東吳,《三國志·張飛傳》中記載: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張達、范強的背叛不是劉備的錯,他們是張飛的部將,他們的背叛也是張飛自己對部下苛刻造成的后果。
之所以把這件事算在劉備集團的嚴重背叛事件中,是因為他的政治后果很嚴重。
軍事上就不說了,張飛的死,讓劉備伐吳時,失去了一個重要助力。
但更嚴重的是,張達、范強干掉張飛,讓劉備集團內部的政治優勢,全面倒向了荊州派,是后來蜀漢政權的大權被荊州派掌控的一個主因。
劉備死時,其勢力內部的元老派已經沒人可以扛旗了,關羽死了,張飛死了,糜竺死了,孫乾死了,簡雍或許還在,但他扛不起。
最受人喜愛的趙云也還活著,但從劉備的態度以及一直以來對趙云的使用方式看,趙云也扛不起元老派的大旗,否則,劉備不會在托孤時對他視而不見。
至于魏延,資歷差了些,出身也差了些,只能輔佐,不能當主導。
在關羽死后,劉備集團內,只有張飛能扛起元老派的大旗,歷史上張飛有這個能力。
可張飛卻因小小張達、范強的背叛而枉死,這就相當可惜了,特別是對劉備來說。
別看在史書記載中,劉備聽到張飛死后的反應似乎一點都不驚訝:“噫!飛死矣。”
可實際上的苦,他哪能不明白?
一個政權中的政治勢力,需要平衡,否則,不管是劉備也好,還是劉禪也好,都要受制于人。
關羽死后,張飛可以領導元老派制衡荊州派,張飛死后,荊州派一飛沖天。
劉備死前托孤,都只能找李嚴這樣的人來制衡諸葛亮,如果張飛活著,哪需要用言語擠兌諸葛亮?
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