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冀聞言不禁沉默了。
鹖冠子的話讓他想起了后世某個特殊時期,同樣也是以公平為指導,鼓勵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奮斗。
但,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后,等人們心中的那股熱血激動過去,結果共同奮斗就變質了。
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懶惰,那么懶惰就會傳染。
他本以為只有那個時期是那樣的,不想,數千年前的齊國,竟然也是這樣的。
絕對的公平,就會忽略人的作用。
此時,鹖冠子見齊王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便自問自答道“這是因為百姓不作為的緣故啊。
齊國的百姓,因為每十年能耕種三年上田,所以,就重視耕種上田,而忽視下田。每次輪到耕種下田的時候,就輕視之。
所以,這就導致以齊國土地之肥沃,平均每畝產糧才兩石半。
但是,其實齊國的所謂下田,也比燕趙楚越等國一部分的土地要好,即便是下田,也能畝產兩石。
而齊國百姓長久以來在面對下田的輕視以及不作為,以及對上田的重視,這就導致百姓在耕種的時候,不求與人而求于天,而這又導致齊人極度的崇拜天地的作用,并忽視人自身的作用。
插一句, \咪\咪\閱讀\p \iiread\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崇拜天地,這又導致了齊國百姓極度崇拜神靈,希求神靈的庇護,以風調雨順。
而忽視人自身的作用,這又導致了人的努力失去了作用,而人的努力失去了作用,那百姓就將不以努力為榮,不以懶惰為恥。
同時,齊國又以藏富于民為核心思想,使百姓富之,而這又導致了百姓攀比斗富娛樂享樂成風。
久而久之,齊國上下就全都以炫富為榮,以貧困為恥,國人爭先露富,這就是導致齊國國力的極大浪費。”
田冀聽到到這,頓時長嘆一聲。
接著,鹖冠子又道“而在齊國以富裕為榮,貧困為恥的風俗下,而國家對戰場上立功的人,賞賜太少,這就難以及激起百姓的奮戰之心。而這又導致了百姓在戰場上逃亡成風。
賞賜太少,逃亡成風,這反過來又促成了齊人以死戰為恥,逃亡活命為榮。
于是,天下各國皆知齊人怯弱。
這就是臣說的齊國榮辱失效的原因所在,不是齊人沒有榮辱之心,而是齊人的榮辱不在正確的地方。”
田冀聞言,長嘆道“先生說的對,現在齊國的百姓,果然已經榮辱失效了。”
鹖冠子見齊王贊同,再開口道“大王,商君有一句話說得對,百姓愚昧,可以與百姓樂成,卻不能與百姓慮始。
所以,想要驅使百姓為國而戰,首先就是明法重令,改風易俗。而明法重令改風易俗,就要選擇與賢良共謀。而賢良之人則由博選而來。
所以說,人君以博選為本。”
田冀點了點頭,然后看著鹖冠子道“先生對齊國的了解可謂深了,不知先生以為,我齊國該如何改風易俗呢。”
鹖冠子應道“大王,齊國現在的風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均平富。故而改風易俗最關鍵的就是改變齊國的換田之法。
依老朽之愚見,大王應該推行新的田制,還是應該以公平為核心,應該以均貧富為核心,按照齊國百姓家庭的數量,按人口分配上田、中田、下田。分配好了以后,不再進行輪換。如此,百姓始終耕種一田,則必定會因為耕種的努力程度還有耕種的技術,而出現貧富不均。
此時,朝廷就應該獎勵那些富貴的人,懲罰那些因經營不善而貧窮的人。
如此,百姓就將不再寄希望于上天神靈,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耕種技術,以及更加努力的耕種。
這樣,風俗就會從根本上進行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