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城還是那個涇陽城,涇陽宮也依舊是那個涇陽宮。
自從公元前419年上上代秦國國君秦靈公為了抵御日益向西進犯的魏氏選擇遷都以來,位于潺潺流淌著的涇水北岸的涇陽作為秦國國都存在已經整整持續了30年的時光。
三十年,對于壽命不過百年的世人來說那是一段漫長的時光,即使對于秦國這么一個已經三十年也是一段不短的日子。
雖然沒有辦法與秦國龍興之地隴西和秦國的百年都城雍城在秦國歷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論;
但是作為秦國三十年的涇陽城之中也從不缺少一段段充滿波云詭譎的較量,以及一場場充斥著血雨腥風的廝殺。
在這一幕幕令人感到驚心動魄的場面在涇陽這個秦國國都之中不斷上演的同時,秦國這個已經存在了五百年的國家的命運也在不斷變化著。
在這三十年之中,身為國都的涇陽既見證了上代國君簡公之時秦國與魏國河西大戰的慘敗,也曾為當今秦公嬴連數年之間不斷地開疆拓土而歡呼。
時至今日,在秦國蒸蒸日上的國力支持之下,涇陽這座位于秦國核心之地關中平原腹地的涇陽城也在向著如今醞釀著一場場變革的華夏大地展現著它不同以往的嶄新面貌。
與此同時,坐落于秦國國都涇陽城之中,象征著秦國國君君權的秦國宮室涇陽宮也是不斷向著從它之前經過的列國商賈游人們展現出它越發威嚴的氣勢。
因為初建之時秦國因為處于動亂國力衰微,再加上當時只是將涇陽當作抵抗魏氏西進的臨時中心,所以這座涇陽宮所呈現的威勢就連原來雍都的秦國宮室都比不上,更不用說是列國諸侯那富麗堂皇、氣象萬千的宮舍了。
面對相對于山東列國顯得有些寒酸的涇陽宮,秦公嬴連并沒有作出什么大修宮殿以壯聲威的選擇,反而作出了一個令秦國朝野都沒有料到的決定。
在秦公嬴連的一聲令下,那些在歷次對外戰爭之中表現出色、屢立軍功的秦軍將士被挑選出來輪流進入秦宮郎衛之中擔任軍職,并負責整個秦宮郎衛的選擇和訓練工作。
在這些從尸山血海之中無數次摸爬滾打才僥幸活下來的秦軍悍卒的訓練之下,原本就是通過層層選拔才得以進入涇陽宮中秦國郎衛們逐漸開始有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精銳氣勢。
原本,整座涇陽宮呈現給別人的感覺就猶如秦人的性格那般粗獷有余威嚴不足,而在這些靜靜護衛在涇陽宮各處的秦宮郎衛的影響之下,這座涇陽宮也越來越清晰地顯露出了威嚴的一面。
有時候不僅是周圍的環境可以改變人,那些擁有著強大力量的個人同樣也會深深影響著他們周圍的環境。
正如此時此刻,雖然只是靜靜侍立在宮中演武的校場周圍,但是那些身具玄甲、手持長戟的秦宮郎衛還是讓被他們圍繞在其間的兩名少年感到了一陣沉悶的壓抑。
將自己的視線從那些秦宮郎衛每個人那面無表情的臉龐之上緩緩移開,兩人之中稍稍年幼一些的那名玄衣少年默默地注視起了他身前更加年長,面色顯得有些黝黑的另外一位少年。
在將自己的目光移向自己今日對手的同時,這位年幼玄衣少年的右手也是緊緊攥住了自己手中那把由父親親自送到他手中的木劍。
根據以往自己和那名年長一些玄衣少年的交手了無數次所形成的經驗,這位年幼一些的玄衣少年深深地明白自己這位大兄的強大,以及自己如果一旦松懈就會遭遇的慘敗。
而相對于這名年幼少年的臉上露出的緊張,站在他對面的那名面色有些黝黑的少年整個人給別人的感覺來說都是輕松不少的。
雖然這位面色黝黑的少年臉上始終露出的都是那么一副有些憨憨的笑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輕視他的話,那貌似憨厚之下的偽裝之下所潛藏著的智慧一定會給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