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大良造吳起將手中的另外兩張紙遞到了秦公嬴連的面前“秦公請看,這兩張是此次南線秦軍主將全旭和北線秦軍主將白興主將派人送來的求戰書。”
伸出右手從大良造吳起手中取過那兩份求戰書,秦公嬴連將其展開緩緩閱覽了起來。
這兩份求戰書的內容并沒有多少。
但是從那上面的一個個篆字之中,秦公嬴連都能夠感受到這些秦軍士卒對于收復河西的期盼,更能夠感受到數以百萬計的秦人對于收復失地的期盼。
微微平復自己有些激動的內心,努力控制住自己有些發抖的雙臂,秦公嬴連的雙眼之中忽然出現了一道寒芒。
“二十六年之前,我秦國大軍在強勢掃蕩了大半河西的情況之下,含恨折戟于少梁邑城下。”
“二十六年之后,我秦國二十五萬大軍與十數萬魏軍再戰河西。這一次,我秦軍不會再重蹈二十六年之前的覆轍。”
就在秦公嬴連將這一番話語說完之際,距離秦公嬴連兩人不遠處的階梯之上忽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稟報聲。
“報……”
“啟稟秦公、大良造,韓國發兵十萬攻擊我函谷關。”
聽到這道急報秦公嬴連和大良造吳起臉上并沒有多少驚訝,隨后只聽大良造吳起向著前來的傳令兵沉聲問道“函谷關戰況如何?”
“我軍靠著堅固的關墻和精良的兵甲,在數日之間打退了關外韓軍的數十次的進攻。”
“百里將軍請秦公和大良造放心,函谷關乃是秦國的東方門戶,他就算拼盡性命也要力保函谷關不失。”
聽到函谷關守將百里邑這些表明死戰的遺言,大良造吳起還沒有來得及說話,秦公嬴連便搶先說道“回去告訴百里邑,我不希望看到函谷關丟失,我更不希望看到他戰死沙場。”
“藍田大營的援軍即日便到,讓他給我好好守住函谷關。此次大戰過后,我會和大良造一同前往函谷關,為他和函谷關的將士們慶功。”
“諾。”
聽到秦公嬴連這番話語之后,這名傳令兵的臉上充滿了戰意。躬身一諾,這位傳令兵便迅速消失在了嬴連和吳起兩人的視線之中。
看著這名傳令兵離開之后,大良造吳起將視線轉向秦公嬴連沉聲說道“如今韓國也已經入局,是時候結束這一場河西大戰了。”
“秦公,請下令吧。”
“這場河西之戰確實是到了該了結之時,不過下命令的人卻不應該是我。”說完這句話之后,秦公嬴連以一種無比鄭重的神情看向了面前的大良造吳起“戰場之上,沒有秦公,只有主帥。”
“秦國嬴氏子弟嬴連謹奉軍令。”
看到秦公嬴連臉上無比鄭重的神情,大良造吳起心中原本的遲疑,頃刻之間便化為了胸中一團團不斷燃燒的戰火。
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長劍出鞘之音,大良造吳起大喝一聲“我秦國將士何在?”
“在……”
這齊齊一聲落下之際,大良造吳起的身后忽然出現了數道身著玄黑色甲胄的秦軍身影。
迅速轉身看向這些秦軍士卒,大良造吳起沉聲下令道“傳我軍令,命南線全旭軍團在留足鄭縣、武成、陰晉和風陵渡口的守備兵力之后,率領全軍北上與我中線主力會師。”
“諾。”
一聲重諾之后,大良造吳起面前的一道墨色身影轉身沖下了城墻,騎上早已準備好的戰馬向著大荔東南方向飛馳而去。
等到看著這一匹快馬沖出城墻之后,大良造吳起繼續下令道“傳我軍令,命北線白興軍留足龍門渡口守備兵力之后,率領其余騎兵趕往少梁西北方待命。”
“告訴白興此次行動務必隱秘,千萬不能讓少梁邑之中的魏國河西軍主力有所察覺。”
“諾。”
又是一道重諾聲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