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援前線刻不容緩。
這一道建議有了韓侯韓猷的決策,又有了朝堂之上所有韓國群臣的支持,自然是十分順利地通過了。
這第一條建議通過之后,殿中的韓國君臣將視線看向了相國嚴遂,等待著他的第二條建議。
不過相國嚴遂說出的第二條建議卻是出乎了在場每一個人的意料,“臣的第二條建議便是求和。”
什么?
相國嚴遂的這一條建議一出,整個韓國朝堂立刻沸騰了起來。
任誰也不可能料到在這秦韓兩國交戰的關鍵時刻,身為韓國相國的嚴遂竟然能夠說出的話,甚至朝堂之上有些群臣看向相國嚴遂的眼神都有些不善了。
“君上,相國向秦國求和之舉,無疑是在出賣韓國,臣絕對不能同意這條建議。”
“君上,臣愿死戰殉國,但是求和之議,臣實在難以茍同。”
“君上,臣請求治通敵叛國之罪。”
……
聽著朝堂之上這一連串的反對之聲,同樣因為相國嚴遂剛剛那番建議而有些憤怒的韓侯韓猷轉頭看向了明顯有些慌亂的相國嚴遂。
帶著有些冰冷的語氣韓侯韓猷對著相國嚴遂說道“周圍如此多的非議之聲,相國可曾聽到了?”
“臣聽到了。”一聲急促的回應之后,相國嚴遂突然反問道“君上、還有諸位,函谷關下那支精銳大軍數萬名將士的性命諸位確定不要了嗎?”
相國嚴遂這話一出,剛剛還亂作一團的朝堂突然為之一靜。
眾人這才意識到韓國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澠池秦軍的進攻,還有因為澠池的陷落而淪為孤軍的那支韓軍。
經過數月苦戰之后,這支十萬人大軍傷亡不小,但是其剩下的士卒總數至少還有八萬。
這八萬人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士卒,他們更是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身為貴族的韓國朝堂群臣沒有將那些螻蟻放在眼中,但是如果八萬大軍全軍覆滅對于韓國的打擊不可謂是不大。
思考到這里剛剛還嚷嚷著要治相國嚴遂的韓國朝臣漸漸冷靜了下來,他們明白相國嚴遂剛剛問出的那番話確實是戳中了他們的軟肋。
聽見自己的周圍沒有了聲音,相國嚴遂緩緩上前一步站到了韓侯韓猷的面前,“君上,雖然臣也不想承讓,但是這場戰爭打到現在這步田地,我韓國已經輸了。”
“若是君上執意打下去,那么不僅函谷關外那支大軍會全軍覆滅,而且還會有更多的韓國城邑落入秦國手中。”
說到這里韓相嚴遂突然話鋒一轉,對幾案之后的韓侯韓猷提醒道“君上別忘了,我韓國的背后可還有一個心腹之患。”
當相國嚴遂提到韓國身后的心腹之患的時候,上方的韓侯韓猷剛要吐出的話語頓時為之一滯。
他清楚地知道相國嚴遂所說的心腹大患不是別人,正是地處他們韓國背后的鄭國。
雖然鄭國早已經不復數百年前的小霸之名,但是如今鄭國的實力依舊不能小覷。
如果是在平時韓國國力位于頂峰之時,韓國自然不會將鄭國放在眼里,甚至歷代韓侯還存著滅亡鄭國的野心。
但是如今韓國在秦國的進攻之下可謂是節節敗退,如果那八萬大軍再滅于秦軍之手,看到機會的鄭國必定會出兵背刺。
到了那個時候,西邊有強大的秦國步步緊逼,東邊又有出兵偷襲的鄭國,韓國的河水以南的國土頃刻之間便有可能被這兩國瓜分。
如此韓國危矣。
想到這里之后,韓侯韓猷仿佛失去了全身的氣力,“相國剛剛那番話實在是老成謀國之言,與秦求和之事就托付相國了。”
“臣嚴遂自當竭盡全力。”聽到韓侯韓猷的命令,相國嚴遂鄭重一禮接下了這個任務。
“猷累了,諸位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