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擊之士之后,陳國并沒有將它投入對于南方越國或者是北方齊國的防守之中。
這柄對于陳國來說無比鋒利也是無比珍貴的寶劍被陳國上下深深地隱藏了起來,只待有一天可以用它收復國土、一雪前恥。
這一場決定雙方生死的瑯琊之戰,正是利劍出鞘的絕佳時機,而之后戰事的發展也向世人說明了這柄由陳國鍛造的長劍究竟是多么地鋒利。
就像戰前陳國上下所期盼的那樣,當這一萬名技擊之士在這個最為合適的時機加入戰場,也就宣告著這一場瑯琊之戰算是進入了尾聲。
這一萬名精銳的技擊之士就如同一柄無比鋒利的匕首一般輕松地劃開了越軍的防線,直向著越軍最為核心的中軍刺了過去。
站在這一萬技擊之士前方的這支越軍本就是一支臨時拼湊出來的大軍,戰事順利的時候他們還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戰力,但是遇到如同如今這般的逆境之時等待這支大軍的結局卻也只剩下了一個。
潰敗。
在一萬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的技擊之士接連突破越軍背后的數道防線之后,伴隨著一聲不知道從何處傳來大喊聲,原本還能維持基本陣型的七萬越軍士卒瞬時之間便四散潰敗而去。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而伴隨著七萬越軍一同坍塌的,還有不久之前還橫壓東南之地的越國的國勢。
看著四周如同一只只羔羊一般四散奔逃的越軍士卒,作為此戰勝利一方的陳軍如何能夠放過這一個擴大戰果的好機會。
在陳軍主將即墨大夫田午的命令之下,陳軍先鋒大將司馬略領著自己原本統率的兩萬大軍開始了攻擊越國都城瑯琊的行動。
在陳軍兩萬步卒攻城之際,瑯琊這一座越國的都城正因為七萬越軍的戰亂而陷入混亂之中,哪里有什么心思又哪里有充足的兵力來防御陳軍的攻擊?
所以幾乎沒有費多少的氣力,兩萬陳國大軍便在先鋒大將司馬略的率領之下攻陷了瑯琊城,不過有些可惜的是越王翳、太子諸咎、王子豫一行人已經提前一步趁亂逃出了瑯琊城。
伴隨著這一場瑯琊之戰以陳軍的完全勝利而告終,越國局勢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局面,甚至稍不留神便可能會有傾覆之危。
我們先來看看越國的北境,大半國土已經被陳國收入囊中,甚至就連自己的都城瑯琊也被陳國五萬大軍所攻陷。
再看看越國的中部,因為忠于吳國的項氏一族發動的叛亂,作為越國龍興之地的越地和其崛起之后所奪取的淮泗之地已經完全被隔離開來。
原本連成一片的越國國土,如今已經陷入了首尾不能相顧的局面。
若是越國的對手只有陳國以及項氏一族的話,越國說不定還有可能依靠那厚實的國力打通淮泗之地與越地的聯系甚至進一步收復被陳國奪取的土地。
不過可別忘了此刻越國淮泗之地的西邊正有一個名為楚國的猛虎,死死地注視著眼前這一塊名為淮泗之地的肥肉。
總而言之,此刻的越國內部有項氏一族從中阻隔,外部又有陳國、楚國兩大強敵虎視眈眈,可謂是處于內外交困的局面之中。
原本在看到越國眼前這般困難的局面的時候,越國上下應該是同心協力、互相扶持著渡過這一次難關的。
不過因為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的影響,越國上層之間不約而同地開始各自籌謀,越國的局勢也因此變得越發地撲朔迷離起來。
這件事情就是在位多年、威望甚重的越王翳突發重病陷入到了昏迷之中,而他的昏迷則是讓原本的越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之中也正是在這一年即公元前375年,越王翳便會因為太子諸咎發動的宮廷政變而死去而越國也會陷入這一場漫長的動亂,也正是這一場動亂為后來越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而在如今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