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面前陳侯田因齊一番贊嘆之后,大夫鄒忌身形微動緩緩說出了自己心中對陳國前途的預判。
“數十年,不,也許不要數十年,徹底將吳國之地收入囊中的楚國必然向北進攻。”
“若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我陳國就算是有心抗楚,恐怕也只能是孤掌難鳴了。”
“或是成為楚國之下的一個附庸、或是被徹底納入楚國的版圖之中,一切的一切恐怕就要看郢都之中楚王的心情了。”
大夫鄒忌這話剛一出口,陳侯田因齊臉上的神情忽然之間暗淡了下來,他的眉宇之間更是浮現了一絲陰郁之氣。
將面前的一切都看在眼中的大夫鄒忌心中明白,自己剛剛的話語已經說進了這位陳國君主的心坎。
如今,距離陳侯田因齊徹底下定決心,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契機罷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大夫鄒忌緩緩走到了陳侯田因齊身前輕聲提醒道:“君上,可否知曉昔年唇亡齒寒之事?”
當聽到面前的大夫鄒忌說出唇亡齒寒這個典故之時,陳侯田因齊的目光就是一亮。
如此一個列國諸侯之間家喻戶曉的典故,從小被賦予厚望并接受了正規國君教育的田因齊如何能夠不知道呢?
數百年前,晉國內部曾經爆發了一場名為“曲沃代翼”的公室內斗,身為晉室小宗的曲沃一脈經過了數代人的努力、歷經了多次失敗之后,終于奪取了晉國大宗的君位。
在從周室天子手中得到了名義之上的承認之后,奪取了晉國君位的曲沃小宗便想借著對外征戰,鞏固自己在晉國國內的權威。
經過一番權衡之后,當時在位的晉獻公最終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對手,這就是有著“周室爪牙”之名并且在曲沃代翼的過程中多次出兵幫助大宗一脈的國家。
虢國。
晉獻公選定了虢國作為自己的征伐對象之后,一件有些為難的事情便擺在了他的面前。
晉國要想攻伐虢國必然要經過虞國,那么又怎么能夠讓虞國國君心甘情愿地借道讓晉國大軍通過呢?
這個時候,晉獻公手下的大臣荀息建議用名賄賂虞公以達成目的,晉獻公聽后欣然應允。
等到荀息去往虞國并奉上晉國的名之后,虞公果然一口答應借道給晉國,讓其大軍通過攻伐虢國。
可是就在這看似賓主盡歡的時刻,一位虞國大夫突然站了出來,對于這件事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這位虞國大夫的名字叫,宮之奇。
這位推薦了后來成為秦國相國百里奚的大才,一下子就看出了晉國、虢國還有虞國三國之間的關系,并用“虢國為唇,虞國為齒,唇亡而齒寒”的道理勸諫虞公。
但是虞公最終還是沒有聽從這位大才的建議,依舊為了眼前的利益選擇借道給了晉國。
事情的最終結果也并不難預料,有了虞國的借道之后實力本就比虢國強大不少的晉國最終滅亡了自己南方那個曾經組成了三千虎賁之士的虢國。
至于為了以前的利益而不顧長遠大局的虞公自然也沒有什么好結果,晉國大軍在滅亡了虢國之后,轉過頭來順手就將虞國給從地圖之上抹除了。
除了大夫鄒忌所說的唇亡齒寒的典故之外,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名稱叫做“假道伐虢”。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如今的陳侯田因齊雖然并不知道這句后世唐太宗的名言,但是此刻他心中的感受卻與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頗為一致。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如今的楚國像不像當年那個橫霸一時的晉國,而如今吳國又如何不是當年那個虢國。
至于自己治下的陳國究竟是否還要重復當年虞公曾經犯下的錯誤呢?
一時之間,陳侯田因齊腦海之中的思緒開始飛快轉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