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丹徒。
站在腳下這座山的山巔,吳軍主將凌奕凝視著不遠處的這條大江從自己的身前滾滾而過,最終在不遠處匯入那一望無垠的大海之中。
此刻,這位執掌著吳國全部士卒的上將凌奕臉上,浮現出的是滿滿的肅穆之情。
他所站立的地方后世被稱之為“鎮江”,之所以會被冠以這個名字,也正是因為此地歷來是鎮守長江的要地。
后世,這里是扼守長江的要地。
而在距離后世兩千六百多年之前的戰國時代,這個地方的意義卻顯得更加不尋常。
因為這里不僅僅是扼守江水的要處,更是滾滾江水匯入茫茫大海的入海口。
若是能夠屯駐足夠的兵力,再借助著周圍的群山完全控制住此地,完全可以阻斷南方楚軍繼續北進步伐。
這也正是吳軍主將凌奕選擇此地,作為吳楚此番決戰戰場的原因。
“報……”
就在吳軍主將凌奕凝望著遠處不斷匯入大海的滾滾江水之際,一道洪亮的稟報聲卻是忽然出現在了他的后方不遠處。
一名身著勁裝的吳軍副將飛奔著來到了凌奕所站立的地方,而他的手中還攥著一份來自派出斥候的消息。
用自己最快的速度來到主將凌奕身后,這位吳軍副將帶著幾分喘息向其稟報道:“啟稟將軍,前線傳來戰報。”
“哦!”
副將的稟報聲將正處于思索之中的主將凌奕驚醒,很快他的手中便多了那份關于楚軍的消息。
仔細地將手中帛書之上的內容看了一遍,吳軍主將凌奕的臉上忽然出現了幾分喜色。
“好,來得好啊。”數息之后,放下手中這份帛書的吳軍主將凌奕不禁連連叫好。
據派駐在前方時刻監視楚軍動向的斥候回報,攻占吳城的楚軍在經過了數日的休整并留下了五千士卒駐守吳城之后,其大軍主力已經向著吳軍主力所屯駐的丹徒之地趕來。
楚軍的這一番動作與之前吳軍主將凌奕之前的預料不謀而合,這也是凌奕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作為吳軍的主將,凌奕清晰地知道要是讓自己麾下的士卒在平原之上與楚軍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那這場吳楚之戰的結果或許并不能如同自己所預料的那樣。
鑒于吳楚兩軍之間兵力、戰力之間的差距,吳軍主將凌奕放棄了將國都吳城作為最終決戰的地點,而將戰場放在了這群山環繞的丹徒之地。
在這里本土作戰的吳軍完全可以靠著熟悉地形這一優勢,一邊盡可能地消磨來犯楚軍的銳氣與士氣,一邊尋找時機對其從吳城到此地的漫長后勤補給線下手。
將對面的銳氣與士氣基本消磨完畢,將其賴以為生的后勤補給線切斷大半,那個時候楚軍就會瞬間陷入虛弱狀態。
等到那個時候與楚軍在丹徒之地四處周旋的吳軍將會被重新整合一處,再加上不久之后便會抵達戰場的陳國援軍。
這一場吳楚之戰,大事可定。
腦海之中再一次復盤了自己在大戰之前所設想的戰略,吳軍主將凌奕的雙目之中忽然放射出了一道寒光。
“來人。”
“在。”
一聲令下,在他身后等候許久的那名副將立刻躬身應答,時刻準備著接受身前這位主將的命令。
主將凌奕一臉肅穆地看了看身前的那一條滾滾東流的江水,隨后他又將自己的視線移向了遠處那一座依稀可辨的城邑。
“傳本將將令。”
話落之后主將凌奕嘴唇緊緊閉合努力壓抑著自己心中的激動心情,雙眼緊緊注視著視野之中那一座名為丹徒的城邑。
看了許久,主將凌奕緩緩吐出了自己所要下達的命令,“駐守丹徒城的大軍立刻集結,隨時待命。”
“待本將一聲令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