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
“撤出丹徒。”
當這名吳軍副將的耳畔忽然響起主將凌奕的這四個字的時候,他的臉上立刻浮現了一絲疑惑的神情,心中的幾分不理解隨之涌出。
他疑惑為什么主將凌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達這種退兵的命令,他不理解為什么不讓自己麾下的士卒和對面的楚軍一決生死。
難道主將凌奕對于自己麾下的士卒真的那么沒有信心嗎?
當這個念頭在這名副將的腦海之中越發清晰之時,他臉上的那份不理解,轉瞬之間便成為了一臉的憤懣之情。
恰在這個時候,主將凌奕看到了眼前副將臉上的神情,一絲淡然在其雙目之中浮現。
“可是對本將將令有異議?”
“末將不敢。”
聽到主將凌奕的詢問,那名吳軍副將原本還想狡辯,但在凌奕意有所指的視線注視之下,他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面對身前副將的連連質問,主將凌奕緩緩收回了自己視線。 不過他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名副將的命令,反倒是吟誦起了兵法:“兵者,詭道也……” 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一句緩緩脫出之后,主將凌奕的視線再一次與面前副將相交一處,“知道這句話出自何處嗎?” “不瞞將軍,末將知道此句。此句乃是出自我吳國上將孫子所著《兵書十三篇》。” “好。”副將的回答令主將凌奕的目光之中多了一分笑意,隨后他又向副將問出了另一個問題,“可曾聽聞過昔年晉楚之間的城濮之戰?” “如此經典的戰役,末將自然曾經學習過。那年楚將子玉與晉軍元帥先軫會戰于城濮。開戰之初晉國上軍不戰便引兵后撤,名為退避三舍,實為誘敵深入……” 嘴中話語說到這里之時,吳軍副將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卻是怎么也敘述不下去了。 聯想到剛剛主將凌奕貌似不經意吟誦的《兵書十三篇》之中的計篇中記載的內容,一個之前沒有想到過的念頭突然出現在了這名副將的心頭。 莫非! 想到這里副將臉上的神情猛然一變,隨后只見他迅速抬頭看向了面前的主將凌奕。 “將軍是要仿效當年晉軍故事?” “是也不是。” 先是道出了這么一句看似有些故弄玄虛的話語之后,主將凌奕隨即將自己心中對于這場大戰的具體規劃完完整整地說了一遍。 等到主將凌奕將一切都敘述完畢之后,副將臉上的那一份不解已經完全消散了,此刻他臉上已經充滿了躊躇滿志的神情。 如今的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對面銳氣正盛的楚軍一步步地掉入主將凌奕為他們精心設下的陷阱之中的場景了。 不過轉念一想一絲擔憂又不禁出現在了這位吳軍副將的心上,“將軍,楚軍主將上官祖釗乃是沙場宿將,這些年以來率領楚軍多次擊敗越國軍隊。按照他的性格,或許不會犯當年楚軍主帥子玉一般的錯誤了吧?” 對于副將心中的這份擔憂,主將凌奕從前也考慮過楚軍主將上官祖釗這個不可控的因素。 不過在多次戰局推演之后,主將凌奕認為對面的楚軍主將或許會對戰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卻并不會改變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 無論楚軍主將上官祖釗是謹慎還是狂傲,在他決定北上攻打吳軍所駐守的丹徒城的時候,戰爭勝利的天平就已經在緩緩倒向吳軍一方了。 更何況此刻的楚軍在奪取了吳國都城吳城之后軍中必然充滿了驕傲的情緒,滿懷信心地準備北上丹徒一舉擊敗自己麾下的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