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聚集重兵、準備等到吳國局勢不穩便果斷出擊的陳國不僅先前的計劃落了空,現在更是要謹守邊界以防楚軍可能的北上動作。
而沒有了陳國這個盟友的支持,沒有了江北之地作為緩沖,吳國的局勢也在一步步地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淵。
由老將凌奕所率領八萬吳軍與北上的十萬楚軍在吳城以南的地域展開大戰,前期吳軍雖然小勝了幾場,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兵力之上的弱勢兵敗而回。
此戰過后,凌奕明白自己手中雖然握有八萬之眾,但楚軍這一次派遣的軍隊遠非上一次可以比擬。
如今江北之地已經為楚國所占據,南方又有楚國十萬大軍虎視眈眈,此番吳國或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
不過即使如此,即使明知前路會是一片昏暗,吳軍主將凌奕依舊決定放手一搏。
大戰落敗之后,吳軍主將凌奕果斷放棄了都城吳城,率領著僅剩的五萬大軍北上丹徒之地準備展開最后的防御。
這一次楚國南方軍團主將、令尹昭奚恤吸取了上一次楚軍兵敗的教訓,沒有匆忙向北進攻而是選擇在吳國都城吳城休整。
楚軍的休整持續了數月的光景,在這段時間之中,整個吳楚之戰的戰場之上都顯得那么的平靜,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似的。
不過雙方高層的心中都很清楚,這一切不過是最后決戰之前那最后的幾分平靜罷了。
果然數月之后,楚國南方軍團主將昭奚恤率領著自己麾下的八萬動身北上,與此同時江北之地的四萬楚軍也在主將屈丐的率領之下揮師南下。
此一戰楚軍調集了整整十二萬的兵力,吳軍總兵力加起來也不過五萬,楚軍在兵力之上可以說是完全碾壓的吳軍。
這一戰,最終的結果也并沒有出乎關注著這場戰爭的人意料,吳軍雖然作戰極其英勇,甚至還給楚軍造成了高達兩萬人的傷亡,不過戰爭的勝利者依舊還是占盡優勢的楚軍。
此番大戰之后,楚軍揮師攻入吳國最后的城邑丹徒城,當代吳侯項毅選擇了與楚軍血戰至死。
至于此次吳軍主將凌奕以及吳侯獨子項業,任憑楚軍在丹徒城中如何搜尋,也沒有找到兩人的下落。
……
“烈烈吳國,周室苗裔;如此滅國,實在令人唏噓慨嘆啊!”
輕輕放下手中這份剛剛從吳國之地傳回的密信,秦王嬴駟的臉上一道感慨的神情忽然浮現。
這股神情一直在秦王嬴駟的臉上持續了許久,直到耳畔響起的一陣稟報之聲,他才從沉思之中醒轉過來。
“啟稟大王,列位重臣已在章臺殿中等候大王。”
“寡人知道了。”
一聲話語之后,秦王嬴駟迅速從幾案之后站了起來,向著房間之外默默侍立著的數名內侍沉聲下令。
“來人啊,替寡人更衣。”
“諾。”
一陣來自房間之外的輕諾之后,數名內侍手捧秦王朝會所需要的各式服飾以及冠冕,迅速將秦王嬴駟圍成了一個圈。
穿上秦王那專屬的墨色冕服、戴上那象征王權的冠冕……
數息之后,秦王嬴駟已然在這些內侍的服侍之下將一切準備完畢,所差的也不過一柄鋒利無雙的王者佩劍了。
恰在此時,一名內侍舉著一個托盤來到了秦王嬴駟的面前,其上擺放的正是當年秦王嬴連稱王之時鄭公所贈的名劍—承影。
自從原本秦國歷代國君的佩劍天月劍被秦王嬴連贈送給蜀君一脈之后,這柄作為商天子三劍之一的承影劍便成為了歷代秦王朝會之時的隨身佩劍。
輕輕從托盤之上取下承影劍,秦王嬴駟右手緩緩攥住劍柄,然后突然握緊發力。
伴隨著一道清脆的劍鳴之音,這柄承影便被秦王嬴駟抽了出來。
手中承影劍雖然沒有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