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藝考一試,請在場的十位考生從我的左手邊開始做自我介紹,無論到誰都上前一步,然后報上你們的姓名,考號,籍貫,年齡,身高等信息。”
表演系主任,藝人主考官郝隆微笑著說道,聲音很清晰,嚴肅認真。
第一個上來的是一個女生,鞠躬行禮“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040001號考生薛茹,今年18歲,一個像向日葵一樣的陽光女孩,來自杭城,我曾為時光匆匆流逝而遺憾,曾為生命如此短暫而感傷,曾為花草樹木的凋殘而……”
臺上的郝隆聽得微微皺眉,有些考生喜歡耍小聰明,像是故意秀自己的文采,炫耀一下自己的履歷什么的,總之喜歡搞點花俏,想引起老師的注意。
其實老師最討厭的就是這種考生,自我介紹說得越花哨死得越快。他冷冷地道“停停停,哪兒那么多廢話?直接進行朗誦!”
“啊,我,我要朗誦地是《致橡樹》!”
女孩果然緊張了,趕緊做了一次深呼吸,開口朗誦道,“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
薛茹只念了一句,郝隆直接打斷道“行了,你下去吧,下一個!”
不想那個薛茹竟然道“老師,我感覺來了,你讓我讀完吧!”
郝隆老師冷冷地道“你的朗誦水準我們已經清楚,你可以下去了!”
那個考試薛茹有些失望的走下臺,坐在椅子上等著后面的集體小品。
倒不是郝隆老師不負責,問題是藝考的學生實在太多,有六千多人考試,一組10個人,9個考場考三天,也就是說一天要考30多組學生。
每組就計算有30分鐘,平均一個人只有3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朗誦,再加上集體小品,不可能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
其實初試并不打算的學生進行多深入的考察,主要是看學生的形象氣質。形象氣質好的,就算朗誦、小品表現一般,往往也能進復試。
初試中命題小品里的表現、臺詞等方面會考慮,但最重要的還是第一印象。
一般而言,陽光、朝氣、健康比較容易過。那種流里流氣的考生,比如,染黃毛、男生打耳洞,鐵定沒戲。
后來的考試學生們顯然吸取了教訓,在也沒出什么幺蛾子。
“老師們好,我叫劉通,考號050002號,來自湘南,今年二十歲,身高一米七五。我要朗誦的詩歌是朱自清的《背影》”左邊的男生在得到老師示意之后上前一步,開口自我介紹,完了再退回隊伍。
“老師們好,我叫張子東,考號050003號,來自遼寧,今年十九歲歲,身高一米八零。我要朗誦的詩歌是戴望舒的《雨巷》”第三個隔了幾秒之后站出來開口接上。
“……”
自我介紹在進行,實際上老師們面前都有他們的資料,自我介紹也是核對考生信息的一個流程之一。
相比二試跟三試,一試在自我介紹環節很簡單,基本上也沒有太多的個人才藝展示,這個主要是把形象不好,不合適學習表演,沒有什么潛力的學生篩選出來,淘汰率也遠沒后世那么高。
“老師們好,我叫周景軒,考號050007,來自齊魯,今年十九歲,身高一米八三。我要朗誦的詩歌是,xc活佛‘倉央嘉措’的那一世”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zhi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