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這樣吧,如果我們這次只賣45,你們愿意出價多少?”
nn這句話,derik露出了詫異的神色,剛想說什么,但jan立即做了一個讓derik不要插話的手勢。
nn先生的意思是,您不打算立即出售自己25的股權了?”胡延德面色平靜,但說完話后嘴角忍不住向上翹的弧度,頗有幾分逼退了對手的得意之色。
“我只是想先咨詢下你們能夠的報價。”jan道。
事情很明朗了,德國方面為了不對賭,有妥協的跡象,而妥協的內容就是作為即將退休的財務總監jan,愿意延遲出售自己手中的股權,讓身患癌癥的derik先將其擁有的45的股權部出手。
先不論他是不是一位好的財務總監,至少剛才他的那句話,體現出他是一位好隊友,他與derik之間的情誼在王暮雪看來,一定早已超越了上下級的關系。
王飛此時拿起了手機,又黑又粗的手指簡單敲擊了幾下鍵盤,門外那個身材瘦小,戴著眼鏡的樸素女生便走了進來,她的舉止依然斯文謹慎。
王暮雪看到她將一張印有表格的a4紙遞給了王飛,而表格上印著的內容,從王暮雪的位置無法看清。
nn先生,這是我們近段時間收集的市場上led行業并購案例的估值倍數。”王飛笑著將a4紙直接站起遞給了對面的jan。
企業估值,就是對企業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
很多人會問,憑什么現在才能賺1個億的企業,a股上市后身價就變成了23個億?
多出來的22個億哪里來的?
明明企業還是那家企業,既沒有多賣出多少新產品,也沒有設立更多的子公司,盈利能力更沒見有什么質的飛躍,怎么平白無故就多出22個億?
行內人就會告訴你,因為上去之后,所有企業都會將自己現有的利潤,乘以一個行業平均值,而這個行業平均值,被稱為企業估值倍數。
nn看的,就是若干家led公司并購案所使用的估值倍數。
為什么這種倍數會被發明出來呢?
也就是憑什么每家上市公司都要乘以一個倍數才能得到最后的估值呢?
因為你說某家上市公司今年只能賺一個億,那它就只值一個億,它就表示不服,說不定明年它能賺兩個億,后年能賺三個億,大后年還能賺十個億……如果現在一個億賣給你不就虧大了?
我們必須清楚,如果我們是買家,我們在購買一家公司時,買的不是這家公司現在的賺錢能力,而是這家公司未來所有賺錢能力的總和。
仔細想想,這與一些父母選女婿的標準是一樣一樣的,小伙子正直勤奮,刻苦優秀,現在工資五千沒關系,以后鐵定破百萬,女兒嘛……
嫁!
所以,一家公司估值倍數高,無非就是買它的人覺得,這家公司賺錢能力強,能力越強,估值倍數就越高,最后企業總價值也就越高。
行業內稱企業的這個總價值為“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了惟一的邏輯手段。
內在價值的定義是一家企業在其余下的壽命之中,可以產生的所有現金的折現值。
做投資銀行,尤其是做并購重組業務,我們不僅要在一個又一個不同行業的項目之中學會看行業、看問題,還要從所有問題中歸納總結出這家企業真正值多少錢,即究竟給它定一個怎樣的估值倍數。
剛畢業的應屆生王暮雪,自認為對企業估值方法非常熟練,因為學校里老師講的那些重置成本法、市場法、市盈率法、以及現金流貼現方法她都還記憶猶新,她也一直認為給企業估值,就應該用這些方法,只要綜合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