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文明史上,有一個圣人始終熠熠生輝,光芒萬丈。乃至他的一個門徒如此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朱子語類》卷九十三)
沒錯,這就是被后世歷代君王不斷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孔圣人。
華夏民族有一個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那就是父輩會為下一輩甚至下下輩努力付出吃盡苦頭,為的只是后人可以少吃些苦。
所以人與人之間最常見的祝福就是“我祝您公侯萬代”之類。祝愿是美好的,可能是沒有的。除過一家,那就是曲阜孔家。
孔老夫子有多光輝,后代子孫就有多幸福。躺贏的幸運兒常見,躺贏兩千多年就此一家,別無分號。
前朝在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追封孔老圣人為褒成宣尼公,封孔氏二支長孫孔霸為褒成君,食邑八百戶。
本朝陛下登基之后,為了取得天下儒生的認同,封孔霸之孫、孔光之子孔放為博山侯,食邑兩千戶。
自戰國至今,孔府獲得歷代諸侯、君王獎賞無數。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家非常非常有錢,而且是天下人都服氣的那種。
因為,自前朝武帝聽從大儒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之后,天下的讀書人的話語權幾乎都被儒生們壟斷了。
曲阜可是祖庭,你不服氣惹一下試試,看讀書人不講理講死你。
還不服氣?爆捶一頓繼續講理。這可是老夫子當年的作風,必須得到繼承和發揚。
河間距離曲阜大約是八百里,陳牧快馬加鞭十五天走個來回是沒啥問題的。
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陳牧瞄上了孔府這座大山。
孔府現在的家主自然是曾擔任過給事黃門的博山侯孔放。陳牧獻上那顆夜明珠,請求謁見孔侯爺。
管家鼻孔朝上,眼光朝下掃視了一眼,見這顆珠子還算打眼,就慢哼了一聲,“且等著吧,東平王今天來府上做客。”說完就扭頭回去了,留陳牧、黃鼠等一干人在原地等候。
黃鼠氣得鼻子差點都歪了,大罵道,“這他媽算什么禮儀之家,也不怕丟祖宗的顏面!”
陳牧倒是沒有生氣,一個被統治者一直尊崇抬舉的府邸,不驕橫一點都對不起那些抬舉。再者陳牧是見識過歷史上孔府更后的后人更讓人詬病的做派。
比如后世就有人做過這么一副對聯諷刺孔門。上聯是:昨降元蒙今降滿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余慶;下聯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只記得識時務者為俊杰。
他讓大家稍安勿躁,專心等候便是。然而,從午時一直等到了申時,都不見有人出來通傳一聲。
這就有點不要臉了,你收禮不辦事,就完全是道德問題。
不過人家是侯爵,是天下儒生的祖庭,你氣也是干氣??蓵r間緊迫,陳牧他們確是等不起。
陳牧讓黃鼠搬來了四壇高度酒,就在孔府門前等著。
過了一陣,府門大開,一干衣著華貴、氣質不凡的行人隊伍從主門走了出來。
陳牧一抬手,黃鼠就“啪啪啪啪”把四壇酒摔碎在了孔府門前。
這一行人聽見異響,迅速派人上前查看。
黃鼠忙上前笑瞇瞇的搭話道:“這位爺,真是對不起,驚擾了各位貴人。剛才是我家主人想搬幾壇好酒給府上嘗嘗,可這天寒地凍,小的們毛手毛腳的,都給打了。真是對不??!”說著一邊哈腰一遍致歉。
那問話的人見只是摔碎了酒壇,沒好氣道:“笨手笨腳的蠢貨!還不趕緊打掃了從這里滾遠!”黃鼠聞言一邊點頭一邊連忙收拾起地上的碎陶片。
陳牧這是借鑒后世某酒廠的一個典故,撒酒流香,聞者上鉤。當然,據考證后世那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