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女兒在叫自己嗎?他又驚又喜,顫抖著聲音問道:“寶貝,你剛才叫了個什么?”
“爹爹!”小瓊琚這次脆生生的喊出了這兩個字。
哈哈哈哈哈!陳牧仰天一陣大笑,我女兒會叫爹爹了,還有比這更讓人愉悅的事情嗎!
他將小瓊琚朝天空輕輕一拋,然后又接來回來。柳姬差點嚇得心臟從胸口跳了出來,但見女兒歡喜的咯咯直笑,便只好用雙手緊壓住自己豐滿的胸脯。
到家之后,陳牧向眾人介紹了李亨一家,李安早已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見他此刻與父母團聚,也是由衷的替他高興。在到宜陽之前,陳牧與李亨夫婦商談過,他們對元城這塊傷心地已無留戀之意,愿隨陳牧一起到宜陽居住。
家里事務日漸繁多,崔旗畢竟年少,人雖機靈但還缺乏歷練。陳牧安排李亨做了管家,崔旗給他輔助;景蓮填入辛夷房中,暫且做個嬤嬤。
這兩年的時間,陳牧與眾人一道櫛風沐雨,吃塵蒙灰,并未對自己有過什么特殊照顧。當然這也是工期能按時保質完成的原因之一。
繼續閱讀
現在回到了家里,他要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
白天他前往西苑的學堂,聽聽孩子們的學業,聽著聽著他就來了興趣。這個自薦上門的叫鮑桐的老先生的確是學富五車,但是他所教的東西盡和當世學問格格不入。
自前朝武帝聽從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之后,儒學便成了登堂入室成了經世致用之學問,但實際上在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之后,他來了個“焚書坑儒”,將法家暴烈之學應用于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故而傳世至今,基本形成的是儒表法里的學術構成。
但這位老先生,對這兩家學問都是貶斥有加,他給孩子們教的頗為龐雜,首推成書于西周早年的《三易》和墨翟所著《墨子》、其次為老聃所著《道德經》,余者《莊子》、《公孫龍子》、《楊子》等,甚至還有陰陽家和縱橫家的學說,唯獨沒有儒家和法家的學說。
陳牧與之相詢,這個老先生只問了陳牧一句話:“家主不覺得儒法已荼毒我炎黃子孫已久矣?”
陳牧從本科到博士學的都是歷史專業,工作后也是專攻中國近代史,哪能不清楚儒法兩派學問兩千年來對東亞大陸這塊半封閉地貌上的農耕文明的固化作用,但是他沒有想到這么一個干枯的來路不明的瘦老頭子居然也有這種認識。這讓他如獲至寶,驚喜不已。
陳牧讀博士的時候他的導師是一位具有較大影響的老教授,他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較多。這位老教授認為,東西方在思想方面的發展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所以導致了工商業文明最終只能從歐洲誕生,最后席卷全球。
按照古人類學家的說法,當現代智人大約在十萬年前從非洲大陸向全球遷徙時,人類幾乎都具有相同的智商。但是求存方式決定了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了文明走向。西方工商業文明起源于古希臘,最終經過黑暗的中世紀,又在十五世紀在亞平寧半島重新煥發光彩,終于從神學發展到哲學,再從哲學到科學,最終由科學給技術插上了翅膀,造就了現代科技文明。而在東亞大陸,經過百家爭鳴之后,秦始皇選擇了用儒表法里的方式固化了中央集權,至此中國的思想就停止了向外的思考,轉而向內精益求精,所以從公元前221年我們就失去了哲學生長的土壤,所以古代的華夏就只有技術,沒有科學。
讓陳牧吃驚的是,老先生一生的研究結論,竟然就這么輕飄飄的從兩千年前的一位其貌不揚的教書先生嘴里說了出來,簡練而深刻。
鮑桐先生對陳牧也是刮目相看,原因竟然是因為陳牧剛回家時當著眾人與妻子親熱的舉動。老先生對陳牧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大加贊賞,直說陳牧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