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持節赴下句麗。
這個“下句麗”讓陳牧好一陣猜測,最后忽然想到當今陛下非常黑色幽默的將位于東北及朝鮮地區的“高句麗侯”改成為“下句麗侯”,引起了高句麗的不滿,在匈奴人的鼓動下,高句麗人叛離了中原。
看太子口氣是陛下想讓我出使高句麗國,陳牧暗道。
一想到王莽的這一番操作,陳牧就覺得好笑。陛下將匈奴單于的印璽降格為章,引起了當時的匈奴烏珠留若鞮單于的不滿。在這個時期,王爵用印為璽,侯爵用印為章。這是擺明了將他降職一級,關鍵還在新印上還多加了一個“漢”字,這是將中原大臣的范格用在了一個外邦單于身上,基本上就是赤裸裸的侮辱了。
對于游牧民族而言,受到了委屈怎么辦?基本上就是一個字——打。于是烏珠留若鞮單于率兵先綁了親漢的烏桓國國王及大臣,隨后借道烏桓直撲大新邊境。
陛下派將軍孫建率十二位將領,分六路大軍分別挺進九原、云中、代郡、張掖等地,歷時一年時間,雙方誰都沒占到便宜,反倒把降了級的烏珠留若鞮單于給活活熬死了。即位的新單于為烏累若鞮單于,這是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的三子,自小在母親的教導下非常親近中原。
很明顯,這仗就沒法打了。雙方各自退兵,陛下將烏累若鞮單于封了個孝單于,將其兄長封了個順單于,連起來叫“孝順”單于,占盡了便宜才搬兵回朝。這一局,大新直接將匈奴給“KO”了。
現在又是對高句麗來了這么一手,上次吃虧的匈奴人一肚子的委屈還沒地方撒呢,一看來了個難兄難弟,那就一起聯手吧,好歹把丟了的面子給撿回來。
高句麗人這次也是“酒壯慫人膽”,一看有匈奴人撐腰,無論從面子上還是里子上都必須要硬氣一回了,于是兩個受盡陛下“欺侮”的地區領導人一拍即合,聯合發出了抗議聲。
看來陛下還真是個嚴重的“民族主義者”,陳牧暗笑道。
凡事預則立不為則廢,陳牧乘著陛下詔書未到之前,好好的把此時北方少數民族的攻略詳盡的做了一番。
這段時間陳牧整日里胡吃海塞,腰上盡是贅肉,的確應該活動活動了。還別說,他真有點期待這趟“朝鮮半島半年游”了。
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