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交代:高句麗,《后漢書》中記作“高句驪”,簡稱“句麗”或“句驪”,是公元前一世紀至七世紀時期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高朱蒙在前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故稱高句麗。
高朱蒙是夫余王族的成員,因為夫余王族內部的爭權斗爭而迫使高朱蒙南奔,最后乘著前漢式微,在漢四郡之一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自稱高句麗王。后在元帝時,由當時的大司馬王莽派兵征討之,高朱蒙主動請降。朝廷便正式冊封高朱蒙為高句麗侯,封地便是高句麗縣。
在烏珠留若鞮單于列兵于漁陽的時候,陛下命高朱蒙出兵向西,與漢軍一起攻擊匈奴。但是這個高朱蒙卻心懷鬼胎,兩面三刀,虛與委蛇。玄菟郡大尹嚴尤拿著陛下的詔令命其出兵時,高朱蒙卻帶著兵馬逃出了塞外,一路劫掠斬殺邊民無數。
路過遼西時,遼西郡大尹田譚氣憤不過,率領郡兵追擊高朱蒙,卻被高一箭射殺,懷恨抱屈、身死報國,實乃大憾。這個高朱蒙,高乃為姓氏,朱蒙在夫余語中的意思就是神射手,這說明他是一位箭術十分高超的射手。事實也是如此。
嚴尤聞聽田譚大尹殉國,快馬向陛下奏言:“貉人犯法,不從騶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馀之屬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馀、穢、貉復起,此大憂也。”
這便是陳牧來這里的起因。但實際情況比這更為嚴重,匈奴人自不用講,夫余國本是高句麗侯高朱蒙的祖國,高朱蒙此次逃出塞外,去的也正是夫余國。在那里,他又從自己的堂弟夫余王手里借得控弦之士兩萬人,一時氣焰十分囂張。
另外肅慎國、沃沮國等前漢的屬國見狀也起了觀望之意,不臣之心驟起。這些屬國也就剩下一個烏桓國還對宗主國新朝死心塌地。陛下也是得到了這些密報之后,派了陳牧持天子節鉞出使這些國家,一來是探聽虛實,二來是安定民心。
去歲西北的確大旱,再加上去年與匈奴人交鋒一年,雖說勝多敗少,但戰爭這玩意兒燒錢的速度直接讓人奔潰。陛下雖有心與這些彈丸小國同時開展,但這苦寒之地,軍糧運輸就是個難以攻克的大問題。所以這才有了陳牧這次的先禮后兵之行。
陳牧先去拜訪了玄菟郡大尹兼武威將軍嚴尤。嚴尤,字伯石,曾與陛下共讀于長安敦學坊,嘗自比樂毅、白起,頗受陛下器重。此時屯兵于玄菟郡要塞用以防御匈奴人東進的大軍便是由嚴尤將軍統領。
這位仁兄文武雙全,和以身殉國的遼西大尹田譚一道牧民邊疆,守土有責,互相引為知己。此次田譚身死,直把這位嚴大尹氣得嘔血。
這個高朱蒙為人奸猾,雖為縣侯,但是對嚴尤倒是尊敬有加,言聽計從。田譚卻看出此人猶如隱藏在草叢里的毒蛇,曾從旁敲擊過嚴尤,但并沒有引起嚴尤的重視,結果釀成今日之惡果。嚴尤發重誓誓殺高朱蒙為田譚報仇雪恨。但那兩萬控弦之士絕不是好惹的,自己手里的兵馬防御有余,進攻不足,只能寄希望于陛下派來雄兵相助。
當見到陳牧帶了不到一百人,甚至還有十幾個少年人,嚴尤失望的表情清清楚楚的寫在了臉上。若如不是陳牧手持天子節鉞,他都要當場發飆了。
陳牧微微一笑,對嚴尤的無禮行徑并未在意。但是虎賁軍校尉趙啟就沒有那么好相與了,他虎目圓睜,眼冒寒光的看向了嚴尤。
嚴尤眼皮都沒抬,完全一副藐視的態度。像他這樣遠離權利中心的邊塞大郡的大尹,一般不會把中央來人太放在心上,更何況他還是手握重兵的武威將軍。
在他們這些人眼里,來這里代天子巡狩的人要么是受天子寵幸的奸佞小人,要么是世家子弟來塞外鍍金熬個資歷方便晉升。不像他們這些整日里直接與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