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進攻的的鼓聲擂響后,趙猛第一個爬上了城墻。
他剛一探頭,隱藏在城垛后面的四五名敵人就揮動著明晃晃的刀像吐著信子的毒蛇向趙猛撲了過來。
趙猛一只手攀著城墻,另一只手端著一柄弩弓。他根本不用瞄準,一抬手“嗖、嗖、嗖”三支弩箭就疾馳而去。緊接著便是“噗、噗、噗”三聲弩箭入肉的聲音,沖在最前面的敵人就應聲倒地了。
趙猛乘著前面被弩箭擊中倒地的敵人阻擋住住后面繼續沖上來敵人的剎那空隙,將手中的弩弓丟了開,兩只手攀住城墻,一個縱身就躍入城頭。
守城的句町人自然不肯讓新軍得逞,幾個人繞過已經倒地的戰友,直撲趙猛。
趙猛身形尚未落定,一柄泛著寒光的環首刀就已經刺到了自己的前胸。趙猛不等雙腳落地,身形一個蜷縮,斜刺里踢出一腳,正中那人的手腕,“蒼啷”一聲,那柄環首刀踢落在地。
在落地的一瞬間,趙猛反手抽出了自己腰間的佩刀,刀鋒斜向上一撩,第二個沖上來的敵人半個肩膀連同整條手臂就飛上了天空。一陣凄慘的嚎叫從那個中刀的人口中發出,使得后面繼續沖來的敵人腳步微微的一個停滯。
前面被踢飛了兵器的敵人乘趙猛和第二個人打斗的時候,他撿起了踢掉的環首刀,從背后向趙猛偷襲而來。
好個趙猛就像腦后長眼一樣,身體向左側一躲,堪堪躲過了劈下來的刀鋒。他一抬右手手肘,借著兩人身高上的差距一肘就擊在了那人的面門之上。
俗話說“寧挨十拳,不挨一肘”,那是因為肘部質硬節短,發力剛爆,在后世搏擊界也有“拳是子彈、肘是炮彈”的說法。足見肘擊的威力所在。
似趙猛這鐵塔一般的身軀,那一記鐵肘直打得那人面目變成了一團模糊的血肉。借用《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打鎮關西的描述來說便是“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這一肘下去便結果了他的性命,再也用不著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倒省下了做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的功夫。
趙猛一連擊殺五人,也不過片刻的功夫,但已經在城頭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其他兵士便迅猛的從這個缺口沖了上來,蜂擁而至,在城墻頂上與敵人展開了肉搏。
這邊站穩了腳跟,自然牽扯了城墻上的其他守兵。很快,就有軍士從別的地方也攻上了城墻。
頓時,敵我雙方就從攻城防御戰演變成了近身肉搏。
敵人的頑強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雖然王澤部和楊繼慎部將王福這段時間監造的重箭悉數射入了這座并不高大的縣城,但是鎮守此處的句町人并沒有退后一步,哪怕是中箭者被呼嘯而至的箭矢撕成了碎片。
大新朝的這種重箭是當年漢軍征服北方草原霸主匈奴人的最主要的利器,最遠射程可以達到一里之遙。想當年漢軍橫掃漠北,無人能敵,能將從小就在馬背上生活的草原民族打得哭爹喊娘、遠遁北海(今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而再不敢縱馬南下,靠得就是這精制細造的重箭。
這重箭相對于普通弓箭來說,箭重了約莫六七倍。箭桿選用的五年生的芎條,凈小火熏烤后堅韌無比。箭頭由精鋼制造,呈三棱形,轉辟有血槽,中箭者以便不能立時死去,也因巨大的傷口造成流血不止,最后缺血而亡。箭尾則選用鷹的翎毛,旋轉性強而且輕易不折。
如此重箭要射的出去而且還要射的遠,弓就要既硬且大。發射這種重箭的弓當然不是常見的挽弓,而是繃弓。制造這種弓以干、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為要,絕非普通工匠所能制造的。這便是陳牧請旨由陛下下旨從考工令調撥二百專門制造這種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