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何不知,在繼續下去也是徒增傷亡,對于兵敗的大局,不會一點點改變,反而還會繼續惡化眼下局勢。
有道是火燒眉毛先顧眼前。
與其繼續送戰功給聯軍,不如先走再做圖謀。
畢竟烏林大營也并非什么軍事要沖,聯軍取不取得,對于曹軍而言并無大礙。
且曹操也斷定,聯軍不在乎一個江北大營,他們重視的只是潰敗的兵卒,曹軍輜重,以及曹操和將領一干人等而已。
伴隨著一聲令下,曹軍將領各自收攏殘部,往西而去,不在繼續和聯軍糾纏。
老話說得好,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大多士卒聽聞曹操率先逃跑了,那還不拼命逃跑?
正如《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十三章》說孫傳芳“兵敗如山倒”一般。
毫無戰意的士卒,沒有聽到軍令都四處逃竄,更何況聽到了?
時逢昏天黑地,將士爭先恐后,慌不擇路而去,但正因為人心惶惶,無法有序離開,導致將士踐踏致死之人無數,慘叫聲聲不絕于耳!
可惜并沒有人憐憫這群可憐的人兒!
烏林戰場,只留下混戰過后,空氣中充斥著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氣,以及被大風席卷而來的煙霧。
放眼過去,江面盡是裹著殘破血衣的尸體,殘肢斷臂滲出猩紅的余血,地面皆是踐踏成泥的將士,白色的豆腐腦從頭顱流出,黃色的穢物自肚子爆開。
引得食腐的寒鴉凌空盤旋,發出陣陣恐怖的鳴叫,時而俯沖而下,巨大的翅膀貼地飛掠,驀然掀起陣陣腥風,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那些因感染疫病將士,不能跑的則盡數被曹操所拋棄,讓其在此自生自滅,同樣也有這拖延聯軍,為大軍爭取時間的作用。
且曹軍上下也無人敢帶著染病士卒撤退,且不論眾所周知的疫病會傳染,但說他們一個個沉疴在身,就是讓他跑,他也跑不出個十里八里。
與其帶著累贅,不如禍害聯軍。
一旦聯軍接觸感染疫病者,則極有可能也染上疾病,到時候自己便有可能不戰自潰。
如此害人利己,何樂而不為之?
即使不能,也可拖延聯軍追殺步伐,換取大軍足夠的撤離時間。
聯軍雖然被沖天大火的防御線阻擋一時,但勝在小舟輕便,可以肆意馳騁江上,不久之后聯軍也在江邊停泊登岸,沿路追殺曹軍,一時間聯軍大獲全勝,殺、虜曹軍將士無計。
“降者不殺!”
當聯軍喊出口號之時,就如同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烏壓壓一片士卒,也不管聯軍能否看見投降,只是棄械匍匐在地。
哭天喊地,乞求饒命。
畢竟曹操都已經走了,他們也沒有必要再殊死頑抗,替曹家賣命。
能夠安全活命才是正事,其余的什么忠義,與小卒何干?
隨著投降之人漸漸增多,慘叫的廝殺聲也慢慢停止,周瑜、程普、劉備三人碰頭,各自臉上掛滿著勝利的笑容。
他們為了這一天,已經提心吊膽三個月有余。
劉備更是被曹操一路追擊,如今曹軍大敗,如何能夠不開懷肆意?
“曹操敗逃,不知玄德公有何看法?”周瑜見到劉備第一句話便開門見山問道。
劉備也沒有賣關子,而是將自己的判斷說出“孤竊以為,曹操兵敗之后,一則直接返回襄陽,二則退守江陵,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玄德公所言甚是,我欲乘舟直取江陵,截住曹操,不知玄德公有何看法?”
周瑜有此看法并不奇怪,曹操除了這兩路,沒有別的選擇,總不可能直接不加休整,返回許都。
如果真那樣,走不到半路,曹軍將士就會炸營,全軍再次潰敗。
劉備微微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