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爾等之言,而非是認為離間君臣?
至于張公,若是無法歸降曹操,只能負隅頑抗,屆時家破人亡,三代基業被毀于一旦,子嗣皆為他人子女。
吾嘗聞,曹阿瞞好寡婦,爾等殞命,何人保妻女?
反而與皇叔相合,百利而無一害,君如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見說不動張魯等人,劉玄只能再次將曹操丑聞拿出來鞭尸。
張富、張衛等人聽后深以為然,他們可都是有妻女的,而且各自姿色尚佳,曹操愛好也是眾所周知,遂拱手道“大人(大兄)三思……”
張魯雖漢寧太守,但也不能枉顧家里之人反對,而且張衛、張富等手下有眾多鬼卒,如若執意而行,恐漢中先亂。
但劉備勢力太過微弱,對于抗衡曹操一事,他覺得希望并不是很大。
可轉念一想,張魯發現這也是個好機會,有了多項選擇,也好待價而沽,于是假言道“爾等盡勸吾順從詔命,可皇叔實力微弱,可有拒曹公之力耶?”
眾人聽后,皆將目光投至劉玄身上。
劉備實力人盡皆知,在北方各種被人擊潰,猶如喪家之犬四處逃散,想要抗衡曹操,從眼前看來,的確力有未逮。
“有!”劉玄自然不會說劉備沒有實力,不說陣營問題,從歷史上而言,劉備的確有這個實力。
別人暫且不談,就談村夫一人,以疲敝的益州,打的半個天下的魏國上跳下躥,就足以看出實力。
“今皇叔以兩萬之眾,拒曹操百萬大軍,一舉功成,豈非無實力可以言之?
固然吾主昔年中國,為曹操屢敗,然不過是玄德公每次立足未穩,民心未附故而敗之。
然今大勢已成,兼關、張萬人敵之勇,伏龍管、樂之能,虎踞荊州,聯合江東,足以拒曹也。
中國能戰之將,惟五子將等數人耳,惜為夏侯、曹氏所制,無法一伸所長。
曹阿瞞固然胸有韜略,腹有良謀,然我軍以益州天府之國,人民百萬之眾,修戈備武,出伐關中,荊州軍事要沖,膏腴之地,走襄、宛入兗州,雙線出兵,則曹操首尾難顧,必有一失。
另外尚有江東襲擾,中國雖地大物博,富饒遼闊,亦不免捉襟見肘,苦不堪言,如此何謂不可力敵曹操耶?”
眾人聽后靜靜思考劉玄所言可行性,如果真的按照劉玄所言,可行性的確非常大。
曹魏能打的就那么多,只要有一個人牽制曹操,那么其余兩邊,最少有一個地方唄入侵。
張魯邊捋胡須,便常思選擇,良久之后再次開口“遵旨勤王,功成之后,吾有何酬?”
張魯可不是什么士大夫,不會諱言酬勞。
劉玄也沒有因為人家,還沒有投降就談酬勞而生氣,反而興高采烈說道“吾主入蜀,斬殺劉季玉之首,送于公為見禮,待公率眾入蜀之后,表公滿門為列侯,請天子敕命‘天師’之號,受皇漢祭祀之禮。
待天下一統之后,奏請國家立正一道為國教,于終南山修建道觀,與國同休,世代相承。國朝不滅,正一永存!”
這是劉玄一早就決定好的。
如果想要拉攏張魯,那么必然需要輸出一點利益,如若不然,別人何必跟誰劉備?
他又不是什么心懷大志之士。
更不是什么劉氏死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