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張琪瑛一時語塞,根本無力反駁劉玄之言。
但根深蒂固迷信思想下,張琪瑛依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錯誤。
祖祖輩輩都是這般治病救人,怎會有錯?
劉玄也無力想要與張琪瑛,談論這些跨越時代的知識,只是叉手躬身“女公子若不信,請縣中醫者尋來,然后依照玄之舉動,何如?”
張琪瑛歪歪腦袋,打量劉玄一番后“嗯……”她想看看,劉玄到底能夠玩出什么花里胡哨的玩意兒。
遂向隨從鬼卒說到“爾等譴一人前去將縣內醫者一發找來,便說是我有事尋找。”
鬼卒躬身行禮“喏!”
答應之后,數十員鬼卒之間,挑選一位前往縣城。
至于張琪瑛等人,以劉玄為首繼續深入鄉邑,待找到聚邑三老之后,躬身行禮“在下奉天師君之命,特來為聚內病人祛病,不是能否先未染病之人,在城外搭建圍欄,將所有病人聚在里面。
然后四周撒以石灰粉,禁止未然病之人入內,足下能否做到?”
既然治病,毫無疑問就需要先設置隔離點,不然放任病人四處游蕩,導致病情傳播他地可就不好了。
三老,即類似后世村干部一般,《漢書·百官公卿表》有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
其智能則是「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
漢高帝規定,三老必須以五十歲以上,個人德行,能率百姓從善的,同時規定每一個鄉只能一人,縣亦然。
三老雖然處于漢朝體制最底層,卻一直受漢家天子和禮遇,其除免役外,每歲十月賜米、帛、爵,且哪怕縣寺官吏,有事還需咨詢三老,以做參考。
漢中雖然屬于正教合一,但三老制度依然存在。
年紀六十許,滿臉滄桑的三老看著來者瞇著眼睛打量一行人之后,好似并不大歡迎的樣子。
但介于劉玄自稱受張魯號令,非常不愿意的哼了一句“嗯……”
張魯那套符水救人,作為三老這種知識分子,自然不大滿意。
哪怕人家學識并不高,但起碼讀過《倉頡篇》、《爰歷篇》等啟蒙書籍,加上以六十余歲的見識,豈會相信這等事情?
而且劉玄一行人也太過年輕,年齡最大的也是護衛張琪瑛的一行鬼卒,至于其他人,多數在二十歲左右,劉玄、張琪瑛二人,更是只有十余歲。
看起來并非受重任,反倒是游山玩水似的,如何讓他放心得下?
畢竟這些染病的,不但是同鄉,還有同族昆仲子侄,如果因為放任眾人胡鬧,百姓因此喪命,他也良心不安。
可誰讓劉玄是張魯所遣派,他能跟縣寺官吏講講道理,但萬不敢與張魯對著來。
且張魯此人治漢中,雖談不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漢中繁榮昌盛,但勝在極少有擾民之舉。
如此種種之下,哪怕三老有許些不愿,還是按照劉玄所言。
召集鄉邑中未染病的青壯,在劉玄指點之下,瞬速搭建一個簡陋的隔離點,四處撒上石灰粉,進行消毒。
而劉玄則與三老,挨家挨戶拜訪,將染病百姓召集起來,跟眾人敘談隔離一事。
古代還極少有隔離點一說,一般隔離都是將已經染病之人歸納一處,任其自生自滅,或者將其活活燒死。
是故染病百姓聽聞,要將其歸納一處,于是心懷恐懼,各自皆不愿遠離前去,唯恐劉玄將其騙出家門,然后施以毒手。
任憑三老說破嘴皮,百姓盡皆無動于衷!
但劉玄并未氣餒,向使現代之人,遇到這種事,社區前去交涉,也未見其通達,更何況古人?
是乎劉玄親自上前深揖“二三子勿慌,吾等非害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