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聽后也點頭附和,按照劉玄這么推測,曹操最少還有四五年才能涉足漢中,劉備也不至于拖到這么長時間吧?
而且劉璋既然已經聯絡曹操,想要歸降,那何必等這么長時間?
這顯然不符合常理腿斷。
劉玄心中暗惱閻圃多事,但卻不敢有絲毫表現,反而一副贊揚模樣“綱紀所言極是,依常理而言,劉璋的確早已歸降。
甫聽到此議之時,我亦以為如此,只是后來在許都,與荀令君、宗正等人飲宴之時。
有幸聽到彼言劉璋與曹操有所約定,只有達成約定,劉璋才會率眾歸降,只不過其恐事情外泄,并未深聊,故而我也無法得知真相。”
劉玄之言真真假假,因此在做之人,便開始自動腦補,越發對劉璋感到討厭。
他們會以為這個約定是剿滅張魯,或者兵進漢中才會投降。
其實這個思路也是正常思路,關中到益州,那漢中則是最佳路線。
如果曹操一日不將兵線挺進漢中,那么益州一直都是被張魯從中攔截,即使歸降,那和自立一方也沒什么區別。
有道是“寧做雞頭,不為鳳尾”,劉璋要是有辦法繼續割據,想來也不會想要投降。
劉玄看到眾人表情,就知道他們已經陷入自己的話術陷阱,又接著說“至于皇叔何時入蜀郡,在下亦不知法孝直有何謀劃,不過所料不差,應該近兩三年之內,就會入蜀。
且以玄觀之,劉璋害外舅之心不死,故而會屢屢資助,為的是誘請大將軍安心為其討伐漢中矣。”
劉玄為了避免日后會出現漏洞,遂盡量將可能性全部彌補,免得日后出現法正出使劉備,帶著兵馬錢糧,張魯會懷疑劉璋就沒有和曹操媾和過。
果不其然,張魯微微頷首“確如子婿之言,劉璋亡我之心不死。
近日仆有聞,張松回到益州之后不久,劉季玉欲派遣法正出蜀,不過最近好像還未動身而已。”
劉玄額頭汗水直冒,感情鬧了半天,人家根本不是真的詢問劉玄,而是試探劉玄而已。
若非歪打正著,說出劉璋很有可能,派遣將士前往資助劉備,搞不好這時候,劉玄都有性命之危。
劉玄一再誆騙對方,被察覺之后,不免會惱羞成怒。
且劉備與張魯并不接軌,想要從上庸進軍伐漢中,可不是什么容易之事。
可劉玄不敢透露半絲聲色,反而一臉詫異道“哦?居然有如此巧合之事?”
又嘖嘖嘴巴強行解釋“嘖嘖嘖!劉璋倒是好手段,聽聞張松說曹操兵敗,遂思進身之階,端是老賊。”
劉玄莫名其妙的一句話,讓張魯不停扣頭,不知道劉玄所指何意。
閻圃倒是沒有矜持,旋即拱手而問“何意?”
“曹操如今兵敗歸北,此次威望掃地,而劉璋此人看中曹操橫據天下泰半,其卒伍勇猛,故而不敢違之。
此次派遣將士聯絡皇叔,恐一為將皇叔誘進蜀中,與外舅鷸蚌相爭,他在一旁謀張公與玄德公二人耳!
實在可惡至極,恐怕法孝直也是劉璋故意放縱罷了,不然何意私見一事,如何瞞得張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