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國志·吳書·呂岱傳》與《百越先賢志》記載,吳碭與建安二十年,孫權索要三郡不成,命呂岱攻占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時。
其與安城、攸、永新、茶陵四縣官吏合力拒呂岱,奈何寡不敵眾,由此投降。
后吳碭與中郎將袁龍等聯合關羽,再次反叛;吳碭占據攸縣,袁龍奪取醴陵。
無奈之下孫權遣魯肅攻擊攸,吳碭兵微將寡只能突走。
而且還留下一句著名的話“碭受天子命為長,知有漢,不知有吳也。”從此不再出仕。
這等人如果不攬入懷里,豈非枉顧天下漢臣之心?
因為劉玄才會推薦這個籍籍無名之人,不然豈不是辜負了他這一番良言?
太守之職,封疆大吏,一般而言不可不慎,但劉備如今人才匱乏,連兩府都只能半吊子工程,劉玄又如此推薦,想來吳碭其人必有一定能力,遂點頭同意“既然如此,便以綱紀所言,孤即召還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蕩寇將軍向朗、討賊將軍趙云、鎮蠻將軍魏延、討逆將軍劉封領兵回歸江陵,籌備北伐一事。
表潘濬為武陵太守、馬良為桂陽太守、陳震為零陵太守、吳碭為長沙太守,理四郡政務!”
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備也就沒什么好說的,從諫如流就是了。
“喏!”馬良、潘濬、陳震四人一步登天,自然欣喜應承。
諸葛亮、劉玄、蔣琬、麋竺、簡雍、孫乾、劉琰等人旋即附言“主公圣明!”
……
時光猶如飛沙,總在悄然之間流逝,曹操兵敗之后,在襄陽待了一段時間,便返回譙縣。
而徐晃、曹仁、滿寵、李通等人,在中廬、宜城等地方的夷王梅敷等人,與關羽展開拉鋸戰,雙方各有損傷。
孫權則是在解決周瑜、程普、黃蓋、呂蒙四人兵權之后,開始專心攻打合肥。
卻遇綿綿細雨,但勝在將士用命,身穿苫蓑,日夜鏖戰,連攻百日有余。
合肥城池終于幾近被摧,搖搖欲墜。
揚州別駕蔣濟遂白刺史,偽造援軍張喜書信,云援軍五萬,已至雩婁,請主簿迎之。
三部使赍書語城中守將,一部書信得以入城,另一部卻被孫權所截取,故而孫權信以為真,遂燒圍而走,虎頭蛇尾結束這場鬧劇。
至于劉備這邊,正接著上次籍田之后,忙著插秧種田。
劉備自上次議完事后,每日都會帶著百姓、以及除卻需要守城、處理公務的官吏以外,盡數出城耕田,育苗。
土地翻松了之后,大家又拿著鋤頭,將沒有犁到的死角進行修整,使土地變成田地。
鞏筑田埂,留下水溝,方便灌溉,近是日努力終于將田重新圍好,也將水放入田中浸泡,讓剛開墾出來的田有足夠的水分。
緊接著又將經過水一夜的浸泡,然后放著一夜,瀝干水分稻種,撒進田里。
然后按照劉玄吩咐,用相對于來說吸光的油布進行密封,使其在田里瞬速生根發芽。
本來這道程序應該是用白色塑料膜的,但是劉玄如何生產,且以當下而言,必然無法生產。
是故只好退而求其次,拿油布充當了。
油布擋可遮風擋雨,密封性極強,有可吸收足夠熱量,催促谷種生長。。
這是這個時代唯一的選擇,雖然油布的價格太貴,但是劉玄覺得值得了,因為油布只要存放的好,完全可以循環利用數次,且又能減短生長時期,何樂而不為之?
當然油布平民肯定用不起,但不給油布也并非不可以,只不過一個時間短,一個時間長罷了。
眨眼即到谷雨,乃是這時候正是秧苗發育的好時機。
《通緯·孝經援神契》有曰「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