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的五回縣周圍有一座山,名曰天狼山,因其形狀像一個正在望天嚎叫的狼而得名。
在安穩平和的日子里,附近的百姓們經常會到這座山上去采蘑菇或草藥背下山換錢。但是自從幾年前突厥人開始頻頻進犯,這座山就冷寂了下來,少見人跡。
突厥人殘暴,常常一來就是將整個村子掠奪一空。錢財被搶倒是小事,最關鍵他們還會破壞村民們種的莊稼。
一年的辛勞一夕之間毀于一旦。
很多村民不堪其擾,很快舉家遷到了別處,留下的盡是些老弱病殘,和家里實在窮苦,無法逃離易州的百姓們。
這群百姓們沒法繼續種地,卻要想辦法生存。一來二去,幾個村子里的村民們就自發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在天狼山上落草為寇。
村中們的青年人們組成山匪,負責打劫過路商旅,另有一些老者弱者負責將過路的商旅引入天狼山峽谷,俗稱“趕羊”,事成以后大家再一起平分搶來的貨物。
不過許是打劫的事情做得多了,還沒過兩年,過往的商旅數量便迅速銳減了下去。
沒有人喜歡被搶,常在道上跑的商旅們之間遇到了也常常互通有無,得知天狼山有劫匪后,自然而然就知道敬而遠之了。
寧愿早出發幾天繞路而行,或者多花些錢走官道,也不愿經天狼山這一道險。
所以隨著商賈數量的減少,天狼山附近老百姓的生活又開始漸漸不好過起來。
……
王二是幾日前回到五回縣的。
家人生活一切如常,也無病災侵擾,雖然家境清貧了些,日子卻還算太平,沒到要落草為寇的地步。
天狼山那群流匪也并不會來騷擾他們,畢竟同在一個村子里,大家互相之間多少沾親帶故,沒有自家人打劫自家人的道理。
見到父母弟妹一切安好,王二心安不少,歇了兩天后,也開始著手準備這次回鄉要做的正事。
他先是旁側敲擊向父母打聽村里都有哪些鄉親已經落草。
不料剛一開口就碰了壁。王父王母的態度并不配合,而且異常敏感,只要他提起匪寇,便立即噤聲,一句也不肯多講。
王二不解,反復追問之下,二老才終于將心里話說了出來,問王二是不是官兵打算來整頓匪患了?
他們雖不是山匪,但跟那些山匪們關系匪淺,對于那些人的落草緣由一清二楚。
若非走投無路,誰會愿意干這種掉腦袋的勾當呢?
所以王家父母于情于理都不希望兒子參與進剿匪之事。
在他們眼里,即便已經落草了,那些人也還是自己的好鄉親。
況且他們在搶劫過往商旅的時候,也只是求財,并沒有累害過旁人性命。兒子實在不該將這群可憐人出賣去換取名利。
王二聽了這個解釋,一臉無奈,只好努力解釋,自己并非是想舉報他們,恰恰相反,他是來幫助他們的。
不過王家二老顯然不信他這套說辭。
畢竟自古官匪不容水火,先不說王二無權無勢有沒有能力拯救別人,光沖他這個官兵的身份,這句話的可信度就極低。
可從沒聽說過官兵要幫劫匪的。
王二和父母各執一詞,爭論不下。
恰好此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敲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