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首先就要想清楚,到底誰是你的客戶。
如此,才能圍繞客戶做好一些列的服務。
電商平臺無論是抽成也好,流量廣告也好,數據服務也好賺的都是賣家的錢,自然賣家才是電商真正的金主爸爸。
給消費者好的服務,不過是承擔了一部分賣家應該做的服務,讓他們能夠更加輕裝上陣的賣產品而已。
如果不信的話,看看產品就知道。
比如微信,每一個新功能,每一次恰飯,都相對來說比較克制,要考慮用戶體驗。
而打開支付寶,能看到堆砌的各種各樣的功能,只要它想得到的全給你滿上。而且,往往常用的功能還在二級入口,你得找。
這顯然不是為用戶著想的設計,它想的是,反正你常用的功能是剛需,你必須點開。還不如趁你打開產品的時候,盡量用各種服務占據眼球,沒準你就用了。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曹深不會做電商,這攤事兒涉及的鏈條太長,實在是麻煩。有了友信,直接走小馬爸爸的路徑才是最舒服的選擇。
為了報仇淘淘科技,給自己攬一身的事兒,那更不值當了。
但曹深要做!
原世界有兩家做公有云最牛逼的公司。
一家叫as,脫胎于亞馬遜。
另一家叫阿里云。
這兩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爹是做電商的。
電商數據量大,數據類型豐富,交易量大,高并發等等的對云計算的效率、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都有極高的要求,這就是在實踐中得到的歷練。
而電商的客戶,廣大賣家是第二產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產業鏈再往上游,是更多的第二產業工業及材料制造商。
曹深想要自己的云計算技術充分滲透,進入到社會生產服務的方方面面,做電商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而且能加速推進的速度。
使用云服務,第一波起來的是互聯網,接著就是被潛移默化不知道自己在用云但用得很開心的賣家,然后為了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又倒逼了賣家的上游上云計算和各種saas應用。
從行業來看,云計算的滲透依次是互聯網,通訊和金融,教育,電力,制造業。
做電商對云的切入有優勢,這個其實是可以參考的,在原世界沒有電商的小馬爸爸云,是后來才火急火燎的全面押注來做云計算的,但比起大馬爸爸家的云還是差那么點意思。
至于為什么要云,云是實現數據化,智能化,將整個世界抽象化的重要基石。技術改變世界,但首先,要有人用!
另一方面,曹深也在琢磨,你們前面電商火拼發展,我做流量做云做支付在后邊給你武器庫行不行?
這樣我還省事一點。
于是,難得的,曹深開始認真做研究。
結論是,不行!
東國現在以b2c電商為主,與原世界奶茶和馬爸爸兩個加起來站了7成多電商份額不同。
這里的淘淘科技占不到兩成,而其他的上百家大大小小的b2c電商占了八成多。換句話說,這里的電商市場極為分散。
在b2c電商里面,排名前十的,加在一起也就20的市占率。而且互相之間咬得很緊,誰能夠贏家通吃還完全看不出來。
但凡是平臺型的公司,都講究規模效應,電商不能做大規模,提高對賣家的話語權,降低自身成本,就很難盈利,最后錢燒完了就是關門大吉。
換句話說,別看現在上百家,曹深沖上去服務還挺嗨。但沒準明年五十家,后年三十家,再過兩年就剩幾家。
自己的客戶就越來越少了,雖然客戶越來越大,但當客戶大到一定程度,云計算沒準就自己做了。就算不自己做,曹深掰著手指頭,自己的云計算最后就兩三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