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半晌不說話,無奈的搖搖頭:
“唉,不行就算了。
生意不成情意在,以后大家不買東西交個朋友也行。”
曹總要的這三大塊零部件,不僅在原世界主被外資品牌壟斷,是制約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主要瓶頸。
在2012年的東國,更是沒啥戲。
所以,嗯,挺想要的哈。
原世界工業機器人起源于美國,盛于日本。
自20世紀5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誕生以來,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掌控了核心技術與產品應用。
形成了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日本發那科、安川、瑞士abb以及德國庫卡。
而日本工業機器人技術1967年引進自美國,但很快彎道超車,行業地位長期穩固。
全球市占率維持在60左右的水平,并曾一度超過90,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和核心技術儲備。
在伺服電機和數控系統上,長期領跑技術研究和應用市場。
而在這里,霓虹國的機器人也是獨占鰲頭。
這源于霓虹國勞動力缺乏,對產能高、自動化程度高的機器有強烈的需求。
為此,霓虹國政府長期致力于促進機器人的發展。
甚至從娃娃抓起,早年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機器貓》等,就在童年時期給廣大國民安利機器人的正面形象,促進對機器人科技的興趣。
當初這類的動漫,在霓虹國就是一種“政治正確”。
這也導致,霓虹國幾乎是所有國家中,對機器人接受度最高的,有一種“機器人”文化在。
而米國就不大一樣,他們的機器人經常擔任“反派”角色,要干掉人類當家做主啦,要毀滅地球啦,是外星人的狗腿啦。
所以,米國時不時冒出來一些“反機器人主義”。
當然,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跟個人利益直接相關。
霓虹國有終身制雇傭體系,通常而言,員工會在一家公司工作一生。
因此,也無需擔心由于機器人的應用而被拋棄。
這為機器人在霓虹國的推廣起到較為積極的作用,至少能減少很多相關阻力。
而米國的機器人可謂是生不逢時。
50年代有了機器人,但到了60年代米國的貿易逆差擴大,經濟走向衰弱。
由于米國總統林登·約翰遜對“偉大社會”的大規模投入,以及月南戰爭支出。
米國經濟在60年代末進入了長達11個月的衰退。
70年代之后,為了拉選票,尼克森努力避免經濟再次進入衰退,并致力于降低失業率,選擇了推行擴張性貨幣政策。
雖然短期內稍見成效,但也導致了幾年之后的通脹率大幅度拉升。
此外,他還搞了一個至今影響深遠的操作,于1971年打破了美元與黃金的掛鉤。直接使美元變成了無錨定貨幣,出現大幅度貶值的現象。
這為1973年的經濟衰退埋下隱患。
高通脹迫使政府通過拉高銀行利率來降低通脹,從而對房地產、汽車等對利率敏感的行業帶來毀滅式打擊。
這也是美元貶值,石油價格暴漲的原因之一。
美元作為全球結算貨幣,但無錨定,這就導致它一遇到問題就灌水,然后全世界幫其買單。
這也是為什么東國正使出渾身解數,向全球貨幣開路的原因。
正是由于米國的經濟衰退,所以機器人的研究被政府“斷糧”了。
而霓虹國的企業也趁機在米國大肆擴張。
同時,因為經濟的衰退,米國的失業率于70年代大幅度高漲,在1973年一度高達8.8。
嚴重的失業問題,不僅讓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