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到底沒有撐到新的景德三年。
距離元日尚有半月的時候,終究是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李賢感覺自己全身的力氣都沒了。
他這么多年在縣學里,雖沒少挨蔡先生的批評,但他是打心底為這個老師所敬佩。
這是一個真正為師的人,盡管他前半生受盡挫折,沒有進入官場,為百姓謀福利。但他用自己的后半生,發光發熱,教導著家鄉的年輕士子們,教會他們學問,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
出殯之前,前來吊唁蔡先生的人很多,這里面包括李志李賢此類學生,也包括華陰縣令,華州知州,本地鄉紳。還有蔡正多年的至交好友,如薛奎等人也擠出時間來見之最后一面。
看著蔡先生最終被放入棺材之內,永遠地與世隔絕。
李賢不由得想到一句非常著名的詩句。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他不自覺地吟出,全當是對蔡先生最后的告別。
只是這次觸景而發,弄得華州文壇又一次不小的震動。
后面幾日里,李家兄弟一直以蔡先生的子侄自居,與蔡家人一道處理好其之身后事。
“日后蔡先生的家人,你我兄弟,能伸出一把手幫襯下,就幫襯下!”
看著蔡先生的棺槨被埋入土中,李志喃喃道。
李志成親過后,人比往日多了些干練,待人接物更顯得處處有道,不像父親那么死板,也不像李賢那么粗神經。而在近些時日處理蔡家之事,更能看出其人的才看。
用李賢的話說,兄長終于是有了一家之主的感覺。
李志深以為然,他點了點頭“誠如兄長所言,據說蔡兄過上幾月也將前往開封為官,不如到時候給他說說,把師母家眷也一同帶去。反正我們在開封洛陽兩地,有四套房!”
這四套房,李賢早有規劃,給父母留一套,給兄長和嫂嫂留一套,現在再給師母一家人,他自己正好剩下一座。
財到用時方很少,還是要努力營業啊!李賢現在只盼著趙大金主半月前派遣來的管事能靠譜些,拿走他的人力和技術,唯愿明年能多分一些紅利。
蔡先生的葬禮落下后,李氏兄弟的工作中心皆都回到了課業之上。
眼看著元日還剩下不到四五天,家家戶戶都充滿了新年的味道。
李家之主李自明終于是從乾祐趕回來,只等一個月后去往開封府上班。
李家五口人,算上大媳婦蘇玥肚中尚未出生的寶寶,李家一共五口人算是齊活了!
每逢過年,大家族都少不了年終盤點,以及年貨的布置。
李家趁著最后幾天,同樣忙碌著。
好在李家的財產來源不多,左右不過是開在華陰和鄭縣的兩處食肆。
但因為里面的飯食好,打響了名聲后,每日都有熟客來光顧,一年積攢下來,差不多夠李家一家人的開銷。
當然,實際上,食肆的利潤只是李家財物來源的一部分,李家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老舅家每年給的分紅利潤。
這部分當然是李母的,也是李賢外公生前定下來的。
所以,在年少時,明知自己的技術和斂財之法被兩個舅舅忽悠去,李賢雖然心疼,但并不排斥。
到了最后,還不是有近兩成的利潤流入母親的手里。想到小時候,他假裝沒錢了,朝著李母撒撒嬌賣賣萌,財源滾滾來。
所以,在李家,真正的有錢人是李母趙蕓,連帶著她的丈夫和另兩個小男子漢,都是吃軟飯的家伙。
家里掌財的忙著算一年的收入與付出,李賢也在忙著自己的事,一個是盤點自己的小金庫,一個是完善接下來一年的計劃。
“唉,辛辛苦苦攢了十幾年,還是今年的收入最